第138章 百草枯谜局(2 / 2)

消息传回紫禁城,养心殿内传来瓷器碎裂的巨响。康熙将密信摔在张廷玉面前,信纸在青砖上滑出长长的血痕——那是他剧烈咳嗽时滴落的鲜血,正晕开\"内鬼\"二字。\"你说封锁九门万无一失?你说药王会无所遁形?\"皇帝突然剧烈喘息,龙袍下伸出的手青筋暴起,\"图海临死前为何画那图腾?杨洪一为何三番五次收到密信?给朕彻查!查不出来,提头来见!\"

张廷玉领命退下,却在回府途中遭人截杀。蒙面刺客的剑招狠辣,为首之人竟熟稔刑部衙门的布防,招招直取要害。千钧一发之际,一名神秘剑客突然现身,青锋剑走偏锋,以诡异的角度格开致命一击。刺客撤退前,故意留下枚刻着藤蔓图腾的玉佩,玉佩内侧用朱砂写着:\"御书房第三排书架,《本草纲目》第27页。\"

当张廷玉在御书房找到那本《本草纲目》时,心跳几乎停滞。第27页夹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康熙二十年,太医院院判孙之獬曾暗中勾结药王会,篡改《雷公炮制论》批注。\"落款处赫然是图海的私印,朱砂印记在烛光下猩红如血。他攥着纸条转身欲向康熙禀报,却听见养心殿方向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走水了!御书房走水了!\"

火舌舔舐着飞檐的刹那,张廷玉不顾一切冲进火场。热浪裹挟着焦糊味扑面而来,他在灰烬中扒出半截烧焦的纸条,上面仅剩\"孙之獬后人...\"几字。突然,他想起图海尸身护腕内侧的暗纹——正是孙家的族徽,藤蔓缠绕的图腾此刻在记忆中与案发现场的血画重叠,勾勒出令人脊背发凉的真相。

次日早朝,太和殿内气氛压抑得近乎凝固。康熙当众宣布:\"孙之獬之孙孙启贤,勾结药王会谋害朝廷重臣,意图颠覆社稷,着即处斩!\"当刽子手的鬼头刀扬起时,孙启贤突然大笑,笑声刺破死寂:\"皇上可还记得,二十年前是谁将《雷公炮制论》呈给您御览?\"

这话如惊雷炸响。康熙猛地想起,当年正是图海将这本医书带进宫,还特意强调其中的配伍之妙。记忆中那个忠诚的身影与今日的图腾、密信、毒药在脑海中不断交错,他踉跄着扶住龙椅,眼前浮现出图海临终前的图腾——那半朵枯萎的藤蔓,是否正是在暗示药王会与朝廷的千丝万缕?

当夜,山东巡抚衙门内,杨洪一展开最后一封密信。信中只有一首诗:\"百草枯时帝王忧,御赐金簪血中留。若问真相何处寻,且看当年旧医书。\"他望着窗外冷月,突然想起康熙曾无意说过:\"图海最擅长的不是武功,而是医术。\"寒风卷起信笺,半朵藤蔓图腾在月光下忽明忽暗,像极了养心殿外永远扫不干净的积雪,掩盖着更深的秘密。

此刻的紫禁城,康熙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养心殿。他翻开被烧毁的《本草纲目》残页,恍惚间看见图海微笑着走来,手中捧着那本《雷公炮制论》:\"皇上,这书中的配伍之法,臣愿细细讲与您听...\"殿外风雪更急,半朵枯萎的藤蔓图腾在窗纸上若隐若现,而真相,如同被剧毒浸染的藤蔓,在黑暗中继续生长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