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在这些太监绘声绘色的描述下,将士们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富贵荣华的金光大道:
只需奋勇向前,在战场上像勇猛的猎豹一般抢钱、抓人,便能轻松获得财富与土地。
要知道,一旦拥有了土地,那可是能让整个家族都挺直腰杆、光宗耀祖的大事。
若是功劳够高,家族长辈定会喜笑颜开,郑重地在族谱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某某某,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立功得御赐!
那族谱,可是家族传承的神圣典籍,承载着先辈们的荣耀与期望,被世代珍藏。
这般荣耀与实惠在前,将士们哪还按捺得住,顿时热血沸腾,个个摩拳擦掌,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恨不能立即插上翅膀,奔赴徐州,抓人抢钱,换得那梦寐以求的土地,开启家族荣耀新篇章。
在这广袤无垠、沧海桑田的世间,炎黄子孙对于宗族所怀有的那份凝聚力,堪称举世无双。
宗族,仿若一条坚韧无比、永不断裂的纽带,将血脉相连的人们紧紧维系在一起,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遭遇何种风雨,这份羁绊都牢不可破。
而族谱,更是这纽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宛如一部承载着家族兴衰荣辱的史诗巨着,记录着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荣耀时刻,备受珍视。
每一次翻开族谱,都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们对话,汲取奋进的力量,让家族的名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遥想那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古时,项羽,那位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曾站在烈烈风中,豪迈放言: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那声音仿若洪钟,震彻天地,是英雄对故乡深沉眷恋的真情流露,是渴望在宗族面前展现赫赫荣耀的壮志豪情。
无独有偶,刘邦,这位缔造了大汉千秋伟业的开国之君,在功成名就之后,归乡之举亦是势在必行。
他昂首挺胸,衣袂飘飘,在众人的簇拥下,高唱: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那一刻,他的豪情壮志喷薄而出,对宗族的拳拳眷恋尽显无遗,仿佛要将多年漂泊的思念与荣耀,一股脑儿地倾泻在故乡的土地上。
于古人而言,能在族谱中单开一页,无疑是家族给予的至高尊崇,那是足以光照千秋的荣光,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
如此殊荣,又有谁能不心生向往、梦寐以求?
但凡有一线契机,任谁都不会轻易拱手相让,定会拼尽全力,紧紧攥住这通往荣耀巅峰的绳索。
虽说朱有建如今尚未全然练就帝王那深不可测、波澜不惊的深沉心机,但对于人性,前世的诸多智慧结晶早已像一位精准的解剖师,将其剖析得入木三分。
回溯往昔,在学生时代,他便如饥似渴地饱读有关人性的典籍,那些古老的书页,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洞察与哲思,让他对人性的幽微之处了如指掌。
也正因如此,他才敢大胆推行股份制,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举,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
才敢毅然决然地派人奔赴四方,去抢钱、抢人、抢地。
要知道,人生漫漫,能光宗耀祖的机遇本就如凤毛麟角,如今既已将机会摆在众人面前,又有谁不会倾尽心力,牢牢把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