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背景】
随着西域商路的畅通与丝绸之路的复兴,陇西王朝在陆上已建立起强大的影响力。然而,赵信深知:
“陆地的辉煌只是开始。”
“真正的强国,必须掌控海洋。”
他召集张良、李昭、韩信、林豹等人,在临洮皇宫召开“海略大议”,提出建设强大海军、打通南海航线、发展远洋贸易的战略构想。赵信立下宏愿:
“我要让陇西的旗帜飘扬在每一处大洋之上。”
“我们要成为世界的灯塔,而不是岸边的观望者。”
一、设立“水师都督府”,构建海上军事体系
赵信下令:
在东南沿海设立“水师都督府”,统辖全国海军;
命工部与国子监联合设计新型战船;
招募熟悉航海的老船工、渔民为教官;
在泉州、广州、交趾等地建立军港与造船基地;
他亲自巡视造船厂时,指着一艘新造的三桅帆船说:
“这不是一艘船。”
“这是我们通向世界的大门。”
二、打造“龙鳞舰队”:融合古代工艺与现代技术
赵信重视船只性能,命令工匠结合古代楼船与现代远洋舰理念,打造“龙鳞舰队”。其特点包括:
1.
多层甲板结构
上层用于作战与了望;
中层安置火炮与弓弩手;
下层为货舱与士兵休息区;
2.
风帆与桨橹结合
遇顺风可高速航行;
无风时可用人力划桨,灵活机动;
3.
铁包木船体
外层包覆铁板,增强抗打击能力;
内层采用南方硬木,防潮防腐;
4.
配备远程武器
安装改良版投石机与火药箭发射器;
配合水师战术,实现远中近三段式攻击;
林豹负责训练水师,仅用一年时间便组建起一支万人规模的精锐舰队。
三、打通“南海航线”,建立海上贸易网络
赵信派遣陈平率首批舰队南下,目标是打通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的海上通道。他制定《大统海贸令》,明确以下政策:
鼓励商人组织大型船队出海;
政府提供护航舰队保障安全;
设立“海市司”,管理港口贸易;
推广使用“大统银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
陈平抵达交趾、扶南、真腊等国后,以礼相待,签订互市条约,并设立“陇西海贸站”。一位扶南国王赞叹:
“你们不仅带来了丝绸与瓷器。”
“更带来了和平与秩序。”
四、建立“海上驿站体系”,确保后勤补给
为保障远洋航行,赵信下令在全国沿海及海外设立“海上驿站”:
每三百里设一小型补给点;
每两千五百里设一大型港口城;
驿站内设有仓库、医院、修理厂、气象观测台;
这些驿站不仅服务本国舰队,也欢迎各国商船停靠,迅速成为海上交通枢纽。张良感叹:
“陛下不只是建了一条航线。”
“他是在编织一张属于整个东方的海洋之网。”
五、应对海盗威胁,实施“剿抚并举”策略
随着海上贸易繁荣,海盗活动也随之猖獗。赵信采取双管齐下策略:
1.
武力清剿
调派“龙鳞舰队”重点打击海盗据点;
制定“海捕令”,悬赏捉拿首恶;
2.
招安吸纳
对愿意归顺的海盗给予赦免,编入水师或商队;
提供土地与船只,引导其转为合法渔民;
一次战役中,林豹亲率舰队夜袭海盗巢穴,成功歼灭主力,俘虏首领。赵信召见被俘海盗头目时说:
“你若肯为我守海,我便可给你一条生路。”
“但若继续劫掠百姓,我必亲手斩你于浪涛之中。”
六、文化输出:设立“海上书院”,传播陇西文明
赵信不仅重视经济与军事,还推动文化传播。他在各大港口城市设立“海上书院”,教授:
汉字与书写;
算术与天文;
医学与律法;
陇西礼仪与治国之道;
许多外国王子、贵族子弟前来学习,回国后纷纷效仿陇西制度改革政体。一位真腊使节说:
“我们过去只知天竺佛法。”
“如今,我们也渴望陇西的智慧。”
赵信听闻后笑道:
“这才是真正的征服。”
“不是靠刀剑,而是靠思想。”
七、展望未来:迈向全球海洋时代
在一次朝会上,赵信对群臣说道:
“我们的祖先靠农耕建立了文明。”
“而我们这一代人,要靠海洋去拓展文明。”
他提出未来战略方向:
向东开发台湾岛,设立“东瀛都护府”;
向北恢复与倭国、高句丽的海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