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炮!” 林璃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随着一声令下,战舰上的火炮齐声轰鸣,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云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琉球战船周围的海面上,激起十几米高的浪花,海水被染成了黑色。琉球战船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惊慌失措,船体在剧烈的震动中摇晃,船员们四处逃窜,有的被震倒在地,有的躲进船舱,原本整齐的阵型瞬间大乱。
“停火!我们放行!” 琉球船长终于撑不住了,大声喊道,同时升起了白旗。
林璃嘴角微微上扬,示意舰队继续前进。这场短暂的冲突,不仅让琉球战船不敢再阻拦,也给沿途其他怀有敌意的势力敲响了警钟。船队继续航行,海面上重新恢复了平静,只有远处的琉球战船还在冒着浓烟,仿佛在诉说着刚才的激烈战斗。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贸易船队终于抵达了东南亚的暹罗国。暹罗港口一片繁华景象,商船往来如梭,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商人在码头忙碌着。暹罗国王得知大清船队到来,亲自率领大臣前来迎接,对大清船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早就听闻大清地大物博、科技先进,希望能与大清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
在暹罗的港口,大清的丝绸色彩绚丽、质地柔软,瓷器精美绝伦、巧夺天工,这些商品一亮相便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追捧,摊位前挤满了争相购买的人群。而暹罗的香料香气四溢,橡胶质地优良,锡矿储量丰富,也正是大清急需的物资。林璃与暹罗国王签订了贸易协议,双方约定定期进行贸易往来,还设立了专门的贸易市场,方便两国商人交易。
与此同时,林璃并没有忘记展示军事威慑力。她让护航的战舰在东南亚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战舰在海面上快速穿梭,灵活地变换阵型,新式火炮不断发射,炮弹精准地击中远处的靶标,巨大的爆炸声在海面上回荡。战舰上的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展示出高超的军事素养。周边各国派出使者前来观摩,看到大清强大的军事力量,无不露出震惊的神色。消息传回日本,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日本国内,幕府将军府内,气氛紧张。一位老将军皱着眉头,看着手中关于大清军事演习的情报,情报上详细记录了大清战舰的性能、火炮的威力以及士兵的训练情况:“大清的火器竟如此厉害?” 他喃喃自语道,“我们是不是低估了大清的实力?”
另一位年轻将领则不屑地说道:“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我们日本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我们坚持贸易制裁,假以时日,大清必然会陷入困境。” 但他的语气中,也不自觉地透露出一丝不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等国发现,贸易制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清通过与东南亚诸国建立贸易关系,不仅获取了所需物资,还开拓了新的市场,国内经济依然繁荣。而日本等国,由于失去了大清这个庞大的贸易伙伴,国内的经济反而受到了影响,丝绸、茶叶等商品价格飞涨,百姓怨声载道。许多商人破产,民众生活困苦,街头时常发生抗议活动。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压力下,日本幕府最终被迫重新审视与大清的外交关系。三个月后的暮春时节,载着日本使节团的三艘商船驶入天津港,正式向清廷递交解除贸易制裁的国书。林璃作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首席谈判使,于养心殿东暖阁与日方代表展开闭门磋商。
紫檀雕花长案两侧,鎏金兽首烛台映得室内光影摇曳。林璃执起白玉茶盏轻抿,指尖划过杯沿缠枝莲纹,目光如淬了冰的寒刃:\"贵国联合七国签署《东方贸易封锁协定》,致使江南纺织业半数工坊停摆,直隶漕运税银锐减三成。\" 她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青瓷相击之声惊得檐下铜铃微晃,\"若无切实补救之策,这扇通商之门怕是难以重开。\"
日方首席代表松本三郎慌忙起身,玄色狩衣下摆扫落案头文卷。他额头抵着榻榻米,声音发颤:\"卑职代天皇陛下谢罪!愿即刻废除《锁港令》,将清国丝绸、瓷器关税降至德川幕府时期的十五税一,更愿开放长崎、神户两港为自由商埠。\"
经过三日唇枪舌剑的拉锯,最终双方在《中日互市新约》上钤下玉玺。日方不仅书面承认贸易制裁违背国际公法,更在关税自主权、港口开放权等关键条款上做出重大让步。这场持续八月的贸易战虽已落幕,但条约签订当日漫天纷飞的鹅毛大雪,恰似东亚格局重塑时飘落的历史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