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军机处(1 / 2)

稷下学宫事务虽由内阁次辅田丰与礼部对接,但此事属礼部职责,尚书在场无需再问田丰。

“回陛下,稷下学宫现已覆盖天下各城……”

管宁神情激动答道。

推广教化天下之事,令他心潮澎湃。

“你认为,何时可行科举?”

刘煜目光专注地问。

科举制之事,朝野皆知,民众翘首以盼。

然现今多为世家子弟读书识字,故暂未推行。

在刘煜看来,世间贤才众多,汉高祖刘邦出身寒微却成就大业,不过是机遇造就英雄耳。

千古流传一句言,站对机遇处,庸才亦可展翅飞。

天下才俊如星海般浩瀚,仅差慧眼识得。

刘煜立志为这识才之人。

“陛下,臣以为,两年后即可开科取士。”

管宁沉思片刻,恭敬答道。

“两年?”

刘煜微蹙眉头,看向管宁,“时间是否仓促?”

在他心中,至少需待五年乃至十年,待庶民皆能识文断字时再行科举。

“陛下,今五州百姓识字者已占三成,已具科举之基。”

管宁正色道。

且朝廷设科取士后,这些新晋官员将更激发民间对知识的渴望。

否则,即便后世亦有“知识无用”

之论,况此时代乎?

……

刘煜疆域之内,自并州伊始,稷下学宫日渐兴盛。

初时,民间对稷下学宫热情高涨,而今却渐趋平淡。

不过两年光景,若再不推科举制,民间对学宫的热情恐将进一步消减。

若读书无益,何人愿苦读?

人心皆向利。

唯众人见科举之利,方能长久热衷于读书。

“幼宁所言,诸卿意下如何?”

刘煜略一思索,问内阁六人。

“陛下,臣附议。”

田丰率先发言。

实则,田丰早察觉民间对稷下学宫已不如往昔热忱。

只是一直未深究。

直至某次与管宁闲谈,愈发觉此事重要,遂微服私访多番,体察民意后,方有今日之议。

“陛下,此事可行。”

戏志才沉思片刻,认真说道,“陛下先前顾虑科举过早施行会让世家操控选拔,不过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多便利,对百姓并无实质好处。”

“确实如此。”

刘煜听后,郑重点头。

不仅是古代,即便到了后世,情况不也类似?无人引荐,你怎能入仕?

考公务员已是多数人的巅峰,能晋升领导的少之又少,即便才华横溢,若无人提携,又能走多远?

后世尚且如此,古时更甚。

因此,刘煜对科举始终谨慎,否则之前打压世家的举措便毫无意义。

“陛下,天下渴望做官者如江河沙砾,只要陛下握有兵权,何需惧怕世家?”

戏志才拱手低头道。

刘煜听罢,心中震动。

确实,手中有兵权,何惧世家?

他与历代 不同,走的是人皇之道,任凭世家如何,只要在位一日,便无需畏惧。

他之前未能转变观念。

经戏志才点醒,刘煜豁然开朗。

但正因如此,他暗自叹息,戏志才刚才的话,虽未得罪所有官员,却至少触怒了出身世家的官员。

刘煜明白,戏志才有意当众直言。

他终于悟到自身与众帝不同之处,在于寿命。

不仅是他,满朝文武皆是如此。

戏志才服用了延寿丹,寿命至少千年,故而必须长远谋划。

若人生百载,为子女计,他也不会轻易树敌。

千年寿元让刘煜无所畏惧,只要有皇帝的信任便足矣。

戏志才此举看似自毁名声,实则不然,刘煜并不在意。

修仙世界与科技世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人可压天下,若刘煜足够强大,无人敢违。

然而,戏志才显然未能理解这一点,或许因从未经历,难以预见。

在场众人虽非愚者,此前亦未深思,但经戏志才点明,皆心领神会,似在思索如何成为独忠之臣。

锦衣卫统领王越向刘煜报告,自大臣封公后,昔日交好的同僚如今也渐行渐远,如吕布与张辽般刻意疏离,以防被指结党营私。

这非刘煜所愿。

若是在普通历史世界,他定会防患未然,甚至可能效仿“杯酒释兵权”

然而,此世将走向修仙之道,与寻常历史大相径庭。

刘煜心生一计,“该拓宽众人的视野了。”

仅凭言语无益,他计划下次穿越时带百官前往洪荒世界,将所有 告知,助他们释怀。

如此,刘煜治国之路方可顺畅。

不过,原本筹备的出兵计划只能暂且搁置三个月。

事虽繁杂,转瞬即逝。

“志才所言甚是。”

刘煜轻轻点头,转向管宁,说道:“户部需尽快起草科举相关章程。”

科举虽言简意赅,但其牵涉极广,礼部单凭自身难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