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诗画录:青芝辞与草木章》
下卷·本草薪火照古今
第六回 苏生着书传药事 药商寻踪扰山宁
秋分过后,终南山的枫叶染红了层林,药碾子村弥漫着药材晾晒的清香。苏先生辞别云岫与秦伯,带着满册医案下山而去。他在江南的书坊里,将猪苓的医案、云岫的采药规矩、秦伯的配伍心得,连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的记述,写成《猪苓辨证录》,书中不仅有药方,更有“枫根藏芝”“雨霁寻苓”等插画,把草木灵性与医理融成了诗意文字。
书一问世,竟引得不少医者、药商争相阅读。有个叫周瑞的药商,在扬州开着“百草堂”,见书中说终南山猪苓“利水而不伤阴,通淋如神”,又听闻云岫能识“千年猪苓”,便带着伙计,揣着重金,一路寻到了药碾子村。
周瑞一到村口,就摆出绸缎、银两,声称要“包山采苓”:“只要让我采三年猪苓,这些都是你们的。我还会修桥铺路,让村里过上好日子。”村民们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有的动了心——去年湿温过后,不少人家日子拮据,周瑞的条件确实诱人。
赵五如今已是村里的采药领头人,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周掌柜,不是我们不领你的情,这猪苓是山的馈赠,得按规矩采。三年采尽了,往后子孙采什么?治病用什么?”周瑞冷笑:“规矩能当饭吃?我用这猪苓制成‘通淋丸’,能救更多人,难道不是功德?”
云岫走上前,将苏先生写的《猪苓辨证录》递给周瑞:“周掌柜请看,书中说‘猪苓得冬藏之气则良,过采则性劣’,这是祖辈用经验换来的道理。您若真心想救人,不如教我们炮制之法,咱们按季节采挖,保证药材品质,岂不是更好?”
周瑞翻着书,见里面记载着“猪苓配阿胶治妊娠子淋”“猪苓合苍术疗脚气水肿”等医案,还有云岫手绘的猪苓生长图谱,图谱旁题着“十次上山九次空,藏得灵根济众生”的诗句,心里暗暗佩服,嘴上却不肯服软:“小姑娘倒会说嘴。我倒要看看,这猪苓到底有什么稀奇。”
他提出要亲眼见一见“千年猪苓”,云岫便带着他往终南山深处去。走到那棵古枫下,周瑞果然见腐叶间藏着几株青黑猪苓,最大的那株,表皮竟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是裹了层晨露。云岫蹲下身,指着猪苓周围的菌丝:“您看这些白丝,是猪苓与枫树共生的根须,采了猪苓,伤了菌丝,枫树也活不好。”
周瑞伸手想摸,被云岫拦住:“猪苓怕汗气,手汗会让它霉变。”她用竹片轻轻挑起猪苓旁的腐叶:“这腐叶得三年才能腐熟,正好养苓。就像《本草经集注》说的‘生枫树下’,不是随便一棵枫树都行,得是老枫,得有腐叶,这是天地定下的‘共生契’。”
周瑞沉默了——他走南闯北,见过无数药材,却从未想过一株猪苓背后有这么多门道。夜里,他在秦伯的药庐借宿,见墙上挂着云岫抄的《神农本草经》,“利水道”三个字被圈了又圈,旁边批注着“水行则气通,气通则血活”,忽然明白:这三个字哪里是说药,分明是说“顺应”二字——人顺应草木,草木才顺应人。
第七回 冬藏时节验古方 妊娠子淋证药灵
立冬过后,终南山飘起了初雪,山林被裹进一片素白。按“冬藏”之理,此时的猪苓吸足了寒水之气,药性最纯。秦伯带着云岫、赵五,按山神指点的山谷,开始采收猪苓。他们用竹铲小心刨开积雪,露出腐叶下的青黑菌块,每采一株,便在原处埋上三粒松籽——松籽能固土,来年猪苓好扎根。
“你们看这猪苓,”秦伯举起一株刚采的猪苓,雪光映着断面,白得发亮,“冬采的猪苓,断面有‘冰纹’,这是寒水之气凝的,利水时能带着一股‘温通’之力,治‘寒淋’最效。”赵五摸着猪苓上的冰纹,笑道:“以前只知道猪苓能卖钱,现在看它,倒像块藏着山水的玉。”
采收未完,村里的王二嫂突然得了急症。她怀胎七月,近来总觉得小便涩痛,尿频尿急,一尿就疼得直咬牙,却又尿不多,腰还酸得厉害。稳婆说是“胎气不稳”,请了郎中开了安胎药,反而更重了。王二嫂疼得直哭,生怕伤了肚里的孩子。
秦伯去诊视,见王二嫂舌红苔白,脉象细数,道:“这是‘妊娠子淋’,是胎火耗伤阴液,湿热下注膀胱。《千金方》说‘妊娠小便不利,猪苓散主之’,正好用得上冬藏的猪苓。”
云岫有些担心:“孕妇能用猪苓吗?会不会伤胎?”秦伯指着《猪苓辨证录》里的批注:“苏先生记的清楚,‘猪苓淡渗,虽利水却不峻猛,配阿胶、滑石,能利水而滋阴,安胎而通淋’。阿胶能滋阴养血,固护胎元;滑石能清热通淋,又不损伤正气,三药相使,正好对症。”
赵五主动提出去煎药,他如今煎药比谁都仔细:“王二嫂放心,这猪苓是今早刚采的,带着雪气呢,保管管用。”药煎好后,澄明透亮,带着淡淡的胶香。王二嫂喝了两剂,尿痛就减轻了,又喝了三剂,竟能顺畅排尿了,腰也不酸了。
她摸着肚子,对云岫道:“多亏了这猪苓,不然我和孩子都遭罪。”云岫笑道:“这不是猪苓的功劳,是《本草》的智慧。古人早就知道,孕妇淋症可用猪苓,只是得配阿胶护阴,这便是‘用药如用兵,既要攻邪,也要护正’。”
周瑞在一旁看着,见猪苓真能治妊娠子淋,又翻看《猪苓辨证录》里“猪苓配阿胶”的医案,案后题着“利水不伤胎中气,淡渗还滋阴里津”的诗句,终于服了气:“我算明白了,你们不是守旧,是真懂药。这样吧,我不包山了,跟你们订个约:按季收苓,我派伙计来学认药,保证绝不收硫磺熏过的、过季采的,如何?”
村民们听了,都拍手叫好。云岫请周瑞留下,一起修订《药碾子村采药谱》,把猪苓的采收、炮制、配伍都记下来,谱子的扉页,就用苏先生那句“藏得灵根济众生”。
第八回 春寒复作验经方 脚气新症显药功
冬去春来,终南山的雪化了,溪流涨了,却不料倒春寒来得猛,冻得人缩手缩脚。按五运六气,今年“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阳寒水,“风寒相搏”,村里竟有不少人得了“寒淋”——小便频数,淋沥不尽,遇寒更重,尿色清白,不像湿热淋症那样黄赤。
秦伯诊视后,对云岫道:“这是‘寒邪客于膀胱’,《伤寒论》里说‘少阴病,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但此淋是寒淋,需减滑石之寒,加桂枝、附子温阳化气。”他开的方子,猪苓仍为主药,配伍桂枝、白术、茯苓,“猪苓利水,桂枝通阳,白术健脾,三药相须,能‘温阳利水’,比单纯清热更对证。”
云岫按方抓药,见赵五正给邻村的李大叔包扎脚。李大叔脚肿得像发面馒头,皮肤发亮,一按一个坑,脚趾间还流黄水,痒得钻心。“这是脚气,”赵五一边涂药一边说,“去年湿温后就犯了,一直不好。”
秦伯过来一看,道:“这是‘湿脚气’,属‘湿浊下注’,《本草纲目》说猪苓能‘治淋肿脚气’,正好用得上。”他让云岫配猪苓、苍术、黄柏、牛膝,“猪苓利水去湿,苍术燥湿健脾,黄柏清热燥湿,牛膝引药下行,四药相使,直指病所。”
李大叔半信半疑:“这猪苓连脚气都能治?”云岫笑道:“您看这脚气,肿、痒、流黄水,都是湿邪在作祟。猪苓能把湿邪从尿里排出去,苍术、黄柏能把皮肤上的湿邪干掉,双管齐下,自然能好。”
果然,李大叔用这药汤泡脚,又喝了几剂,不到半月,脚肿消了,也不痒了。他逢人就说:“药碾子村的猪苓神了,连脚气都能治!”周瑞的伙计把这事记在本子上,画了幅“猪苓治脚气图”,旁边题注:“青黑芝生枫根下,能驱脚下万重湿。”
这天,周瑞带着《猪苓辨证录》的修订稿来找云岫,稿子里添了“寒淋用猪苓配桂枝”“湿脚气用猪苓合苍术”等新医案。他指着其中一则医案问:“这里说‘猪苓得松脂而良’,是什么道理?”
云岫带他去看补种的枫树林,林里撒的松籽已长成小树苗,树根旁冒出新的猪苓菌丝。“守山神说过,”云岫解释道,“松脂能固土保水,猪苓得松脂之气,性更平和,利水时不易伤阴。您看这菌丝,绕着松根生长,就像《本草经集注》说的‘猪苓生枫下,与松脂相得则茂’,这是草木的相济相生。”
周瑞望着这片林子,忽然道:“我想在村里开个药坊,就叫‘猪苓堂’,请秦伯当坐堂先生,云岫姑娘管药材,赵五哥管采收,咱们把猪苓的故事、《本草》的道理,都传到外面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