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参缘:仙圃遗种记》 第四卷 冬藏·水德闭藏 参元归根(1 / 2)

《上党参缘:仙圃遗种记》

第四卷 冬藏·水德闭藏 参元归根

楔子 瑶圃玄冰参元蛰 上党雪窟孕真铅

西王母瑶圃的玄冰窖内,九叶灵参在冬至日的地火中泛着墨光。阿云随白衣童子踏过万年冰层,见圃中参苗的叶片已尽数枯萎,唯有根头的“九珠盘”在冰雪下发出幽蓝光芒。童子指尖轻点参根,墨光竟逆向奔涌,从根须汇入根心,根肉的黛色深处凝着赤芒——此乃《云笈七签》所记“水德闭藏,参元归根”之象。此刻瑶圃的玄冰下传来地火轰鸣,参根与地下黄泉相通,根须吸收的冰雪竟化作赤液,在冻土中画出“水生木”的古篆,与天上的北斗七星隐隐共振。

第一回 冬至雪窟参根蛰 肾水封藏贯命门

冬至日三更,太行群山被千年玄冰覆盖,上党北麓的雪窟中,参根已蜷缩如婴儿,根肉的墨玉色深处跳动着赤芒。阿云随童子拨开三尺厚的雪层,见参根头部的“九珠盘”已化作太极图,黑白双鱼与天上的北斗、地下的黄泉形成三才共振。童子轻拂参根,根须竟渗出黑如点漆的蜜膜,膜上天然生着命门七穴的纹路,与阿云后腰的命门穴同频搏动。

“此为‘水参根’,得冬水之气而蛰。”童子摘下根颈处的玄珠,珠体半墨半赤,在掌心化作潮汐声,“冬属水,对应人体肾脏,参根墨色如肾水之象,其气封藏,味咸涩,恰合肾主蛰藏、藏精之性。”阿云见玄珠内显映着“肾为先天之本”的古篆,珠体遇风便散作黑雾,雾中竟有无数微型肾脏搏动。

更奇的是参根须脉——在冻土中织成八卦阵,每根须尖都挂着冰珠,珠内显映着人体命门影像。童子以草茎轻点冰珠,阿云顿觉腰膝处暖流涌动,先前因寒侵导致的骨髓空虚感竟随呵出的白气消散,白气落地成霜,霜纹与参根须脉同形。“冬参根属水,入肾经,”童子捻起根须冰晶,“其气封藏,味咸入肾,恰合《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之旨。”

第二回 仙童细解水生木 瑶圃玄冰炼真铅

白衣童子引阿云至瑶圃玄冰窖,窖中央的参根正与地下的黄泉共鸣,根肉的墨玉色透过冰层,在地表聚成“水生木”的卦象——上卦为坎(水),下卦为震(木),卦象如水润木生,正是冬水涵木的天象显化。童子展开玉牒,牒中刻着昆仑黄泉图,图中灵参与肾、肝二脏的经络完全重合,根须对应着人体的元精封藏路径。

“水生木,肾涵肝,”童子以玄珠为引,在冰窖中画出太极图,“参根墨色属水,根心赤芒属木,水能生木,故参元可补肾而养肝。汝看这参根右旋,恰如肾水涵养肝木;根心赤芒,似肾精化气生木。”此时,参根突然发出墨光,与阿云的太溪穴(肾经)共振,阿云顿觉丹田处热气升腾,先前因房劳伤肾的眩晕竟随暖流消散。

童子取参根与熟地同置玉炉:“参根与熟地相须,增强补肾之力;与藜芦相恶,则水性被抑,此乃七情中‘相须相恶’之理。”阿云见炉中墨气与熟地的黑气交融,竟自发组成“左归饮”的药阵,阵中墨黑二气缠绕,与自己的肝肾二经形成共鸣,顿悟五行中水生木的药道奥秘。

第三回 子时采参循水运 四气五味炼元精

大寒日破晓,童子带阿云采参根。“采参需在子时,”童子以昆仑玉铲轻刨参根周围的冻土,“此时阳气始生,参得水德最纯。”阿云见参根出土时竟自鸣钟鼓,根身的“人形”已化作墨玉,唯有双目处嵌着赤珠,正是“水精化木”的玄关。童子取出玄玉盒盛放参根,盒身刻着“水德”二字,参根入盒时,盒内竟腾起微型地火,与天上的北斗星遥相呼应。

“药物有四气,参根性寒,能滋肾阴;五味属咸,可补肾精,”童子指参根表面的横皱纹,“其气沉潜,入肾经而走里;其味厚浊,入肝经而走下。此乃‘重可镇怯,咸以软坚’之妙。”阿云见参根在盒中自发旋转,与五运六气中的“太阳寒水”之理相应——今年为丙辛化水之年,水运太过,参根的墨纹竟自动调节,与天地之气达成平衡。

采完参根,童子指向北方:“汝看北斗运行,今岁水旺,当用参根补肾水、生肝木。”阿云望去,见北斗七星光芒炽盛,而参根的墨芒与之呼应,顿悟五运六气中“上临太阳,寒水流行”的道理——参根的药性,竟能应天时而调人体之偏,此乃“天人合一”的真机。

第四回 食参封藏固元阳 元精化气焕肾容

阿云依童子所言,将参根与熟地、山茱萸同煎。药汁成墨色,表面浮着赤气,墨为肾水,赤为肝木。药香入鼻,阿云顿觉全身毛孔收敛,肾精如渊,先前的腰膝酸软竟随津液滋生而愈,排出的尿液中裹着墨珠,落地凝结为微型参根。

“饮此汤,可通肾经三百六十五络。”童子递过玄玉盏。阿云饮下,觉墨气从丹田沿肾经上行,至涌泉穴时炸开,眼前浮现出人体肾精全图,肾经如墨练缠绕,与参根的墨纹完全一致。更奇的是,他竟能看见自己的肾脏如墨玉壶,参根的药性化作琼浆滋润壶壁,壶中肾精充盛,如冬水封藏。

三日后,阿云身泛墨辉,踏雪登山时竟见周身环绕黑气,黑气中显映着参根的影像,与天上的北斗星、地下的参根形成三才共振——此乃“久服轻身延年”的仙效,恰如《神农本草经》所言“人参补五脏,填精髓,久服轻身延年”,而冬参根独擅补肾养肝,应冬水之性。

第五回 天人感应参水合 五运六气贯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