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昨天晚上,刘弘基与张毅分开之后,心里一直在思考张毅提醒他与好友义安郡王李孝常保持距离的那番话。
义安郡王李孝常可是李唐宗室,太上皇李渊的族弟,刘弘基虽然想不通张毅为什么要这么说,但他知道张毅之所以这么说肯定是知道些什么。
他与李孝常相识多年,此人豪爽仗义,又贵为宗室郡王,在朝中人脉甚广,但张毅素来谨慎,从不妄言,今日特意提醒,必有缘由。
夜色已深,刘弘基回到府邸后,很快便上床休息,然而张毅的话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让他辗转难眠。
第二天,刘弘基早早的就起床了,在家吃过早饭后,坐马车出门了,直接朝大理寺驶去。
刘弘基静静的坐在车厢里,再次想到了昨天晚上张毅提醒他与好友义安郡王李孝常保持距离的那番话。
刘弘基随即一脸苦笑的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道:“算了不想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与孝常保持距离就是。”
一刻钟后。
马车缓缓驶进了大理寺的大门,来到了大理寺的停车台,马车刚刚停下,车夫的声音开始响起,“家主,大理寺到了。”
刘弘基听闻,立即起身走下了马车,快步朝正堂走去,守在正堂门口的护卫贺军见到刘弘基立即抱拳行礼,“拜见大人!”
刘弘基点了点头,忽然想到了什么,当即脚步一顿,开口说道:“贺护卫,你马上去一趟寺丞阁,把罗大人给我找来。”
“是,属下遵命!”
贺军双手抱拳一礼,转身快步离去……
刘弘基步入正堂,来到了正堂中央的公案后坐下,随后手执毛笔开始处理公务。
不多时,大理寺丞罗念匆匆从堂外走了进来,见到刘弘基,快步上前恭敬的拱了拱手,“下官拜见刘大人!”
刘弘基伸手轻抬,“罗寺丞不必多礼,彭力已经招供,传言案的幕后主使是高书砚、许文庸、韩学礼。”
“昨天晚上,陛下御审此案,将高书砚、许文庸、韩学礼三人发配灵州,你速速拟定告示,将案情如实通告长安百姓,还张毅清白。”
“是,下官遵命!”
罗念拱了拱手,转身退出了正堂。
一刻钟后,罗念手捧拟好的告示匆匆走进了正堂,恭敬的呈上,“大人,告示已拟好,请您过目。”
刘弘基接过告示,开始仔细的审阅起来,纸上的墨迹未干,字迹工整清晰,将案件的始末、涉案人员的处置以及张毅的清白一一列明。
刘弘基微微颔首,随即将告示递还给罗念,“很好,即刻张贴出去,务必让长安百姓知晓真相。”
“是,下官这就去办。”
罗念双手接过告示,转身快步离去……
东市。
临近午时开市,东市北门的大街上聚集了无数前来购买货物的长安百姓,这人一多自然就热闹起来了。
长安百姓三五成群,张毅传言案和张毅造出了自行车的事,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镗镗镗……”
就在这时,街口突然响起一阵浑厚的锣响,顿时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只见一队大理寺的差役手持铜锣开道,大理寺问事丁一山手拿告示,正朝人群聚集处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