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话音刚落,兵部尚书杜如晦立即出列,神色刚毅的拱了拱手,“启禀陛下,突厥骑兵机动性强,来如疾风,去若闪电。”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在边境重镇增派精锐兵力,加强城防工事,修筑烽火台,构建严密的预警体系,以便及时察觉突厥军队的动向。”
“与此同时,还要训练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以骑制骑,方可在战场上与之抗衡。”
中书令房玄龄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上前一步,大声说道:“启禀陛下,杜尚书所言极是。不过,臣认为除了军事防御,还需从经济和外交方面入手。”
“一方面,鼓励边境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牧业,增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实力,做到自给自足,让突厥无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秘密联络突厥周边的部落,分化瓦解其联盟,孤立颉利,削弱其势力。”
谏议大夫魏征目光炯炯,亦上前一步朗声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人心才是根本,我们还应在边境地区推行仁政,安抚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让他们真心拥护朝廷。”
“如此一来,边境的百姓定会众志成城,与我大唐的军队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军队的纪律约束,严禁军士扰民,提升军队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方能军民一心,保家卫国。”
“……”
一时之间,大臣们各抒己见,激烈的讨论着,朝堂之上气氛热烈,皆是为了大唐的安危与未来谋划良策。
李世民认真的听完了一众大臣的建议,随即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诸位爱卿的建议都非常好,朝廷各部要尽快落实。”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殿内众臣齐齐拱手行礼,朝会的第一个议题到此结束。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望向远方,似是看到了大唐未来的繁荣昌盛,随后缓缓开口说道:“此次渭水之盟,只是开端,朕定要让我大唐国力强盛,四方来朝,百姓永享太平。”
殿内众臣听闻,齐齐拱了拱手,“臣等誓死追随陛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此次突厥大举来犯,我大唐军民齐心抵抗,不少军士战死沙场,战后抚恤之事尤为重要,兵部民部要尽快落实。”
兵部尚书杜如晦,民部尚书唐俭,齐齐出列拱了拱手,“臣等遵旨!”
“此次对突厥作战,我大唐将士奋勇杀敌,在战场上立下军功者甚多,当然了消极抵抗者也有不少。”
“朕向来有功当赏,有过则罚,功过赏罚,朕就不一一在朝堂上点名了,今日朝会,朕要着重封赏一人。”
李世民说完,抬头看了看站在大殿门口的张毅,大声说道:“国子监丞张毅张爱卿,你到大殿前面来。”
李世民亲自点名,张毅脸色一喜,看来自己开国县男的爵位这下算是稳了。
张毅闻言,内心非常的兴奋,稳了稳心神,整了整衣冠,迈着沉稳却又难掩激动的步伐,缓缓走向文武百官的最前列。
待张毅站定,李世民目光炯炯,满含赞赏的说道:“诸位爱卿,站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我大唐的少年圣贤,年仅十三岁的国子监丞张毅。”
“张爱卿的四句圣人之言,五个绝妙上联,十首传世之作,想必殿内的诸位爱卿都听说过了,而朕今天之所以要在朝会上封赏于他,却并不是因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