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沛微微躬身,声音略显苍老说道:“承蒙陛下厚爱,老朽愿献丑一试。”
乾隆点头,略作思索后,开口吟道:“寿高百又六,岁月韵中藏。”
此句既点明了熊国沛的高寿,又巧妙地蕴含着岁月沉淀的深意。
刘墉反应极为敏捷,立刻接道:“鹤发映宫阙,丹心沐日光。”
此句不仅生动地描绘出熊国沛在宫殿中的形象,更赞颂了他一片赤诚之心。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熊国沛身上,只见他轻抚长须,缓缓吟出:“沧海桑田过,今朝盛世长。”
短短一句,将自己历经岁月变迁,终得见证盛世的万千感慨,尽数倾诉而出。
乾隆抚掌大笑,赞道:“妙哉!妙哉!老先生这一句,道尽了朕心中所想。
朕再出:四海同欢庆。”
刘墉稍作沉吟,对道:“群贤聚一堂。”将千叟宴上群贤毕至的盛大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熊国沛目光望向殿外璀璨的灯火,续道:“愿祈皇运久,岁岁享安康。”
此句一出,满座皆惊。
乾隆更是龙颜大悦,说道:“老先生头脑清晰,朕心甚慰!今日联诗,实乃盛事。”众人纷纷举杯欢笑。
宴会之上,不仅有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还有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
宫廷乐师们演奏着悠扬婉转的乐曲,舞者们翩翩起舞,为宴会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此时,和珅身着绣金线的夹袍,手端酒盏在席间穿梭。
他一眼瞥见刘墉正给几位老者斟酒。
眼珠一转,踱步上前,阴阳怪气地说道:“哟,刘大人这是放下御史架子,改行当侍酒小厮啦?”
和珅故意拖长语调,引得周遭官员一阵窃笑。
他接着说道:“伺候老人家这种粗活,该让底下人做,可别累坏了您这把老骨头。”
刘墉头也不抬,稳稳托住酒杯,回应道:“和大人有所不知,敬老乃为人之本分。千万别像某些人,见到百姓就鼻孔朝天。”
他突然压低声音,又道:“听说和大人新得的紫檀屏风,价值抵得上百姓十年口粮?”
和珅脸色瞬间骤变,同样压低声音,怒声道:“刘罗锅!莫要血口喷人!圣上赐宴,你却在此散布谣言,该当何罪?”
“不敢不敢。”刘墉笑着举起酒杯,朝远处一桌老人示意说道:“方才老丈说,他这辈子见过最不要脸的人,就是把黑说成白、把贪说成廉。
和大人,您觉得咱们这宴席间有这种人吗?”
周遭的老者纷纷附和道:“这种人早晚会遭报应!”
老人们并无所指,和珅却涨红了脸,正要反驳,却瞥见乾隆皇帝朝这边走来。
和珅狠狠瞪了刘墉一眼,转身就想走开。
刘墉突然高声道:“和大人莫急,等圣上过目您新修的‘万福楼’账本,咱们再辩不迟!”
众老者和刘墉顿时开怀大笑起来。
然而,这场看似圆满的盛宴,在给老人们带来无上荣耀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事后,部分老人因长途跋涉,加之宴会上情绪过于激动,饮食又不加节制,在回到家乡后不久便病倒,不久与世长辞。
这些老人或许将参加千叟宴视为一生最大的荣耀,过度的兴奋与旅途的疲惫,最终让他们承受了难以负荷的苦痛。
因此,有人不禁感叹,乾隆本意是宣扬孝道,结果却适得其反害死了老人,世事当真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