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王亶望贪腐案(2)(2 / 2)

乾隆并未声张,而是不动声色地接收了这4万两银子,意在稳住王廷赞,避免打草惊蛇。

他打算等阿桂平息苏四十三起义后,再腾出手来调查王廷赞财产来源不明问题。

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已升任浙江巡抚的王亶望,为求再进一步晋升,

在办理浙江海塘工程时,带头主动表示要捐献私银50万两。

这一举动,更加引发乾隆的强烈怀疑。

乾隆联想到王廷赞与王亶望二人都曾出任过甘肃布政使,

甘肃并非富裕之地,二人如此巨额的财产究竟从何而来?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薪资水平,其中必定大有问题。

两个月后,阿桂成功平息了苏四十三起义。乾隆随即命阿桂留在甘肃,调查王廷赞资金来源问题

这一查,果然发现惊天秘密:甘肃各级官员利用捐监的漏洞,几乎人人中饱私囊,而王亶望贪污数额最为巨大。

当时,总督勒尔谨坐享其成,收取所谓的“管理费”;王亶望则按照官职大小,

精心制定“分赃比例”,使得布政使、按察使等一众高官,每人每年平均都能分得万两白银。

阿桂继续深挖,竟发现甘肃粮仓之上仅覆着一层薄薄的粮食,下面全是米糠。

案件真相大白,一众贪官悉数落网。

乾隆皇帝龙颜大怒,当即传旨:将浙江巡抚王亶望、兰州知府蒋全迪、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处以绞首之刑,总督勒尔谨赐全尸而死。

贪污数万两的人犯达56人,皆处斩首,46人主动揭发检举,且贪污数额较少,免死发配宁古塔,

此外,革职、发配、病故、畏罪自杀者亦有数十人。

此案牵连甚广,贪污数额巨大,堪称清朝第一腐败窝案。

乾隆望着堆积如山的赃银,不禁感叹甘肃官场生态之恶劣。

“真是罪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竟无一人站出来抵制王亶望的不法行为,官官相护之风盛行,腐败已深入骨髓。”气得乾隆差点骂娘!

王亶望被绞首后,其亲戚朋友皆作鸟兽散,无人为他收尸。

唯有他的小妾吴卿怜,变卖了自己的首饰,购置一口棺材,安葬了王亶望。

“……”

吴卿怜本是苏州船上的歌女。一次,王亶望开堂会,他不喜越剧,询问众人谁会唱昆曲,吴卿怜挺身而出,答曰:“我会唱昆曲。”

王亶望为其胆量与歌声所打动,事后便纳其为妾。

彼时吴卿怜年方十五岁,长得肤白貌美大长腿,不笑不说话,一笑两酒窝。

在王亶望那充斥着贪婪与腐败的生涯中,吴卿怜的出现,为这段黑暗历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血色浪漫。

据传,王亶望为博卿怜欢心,不惜耗费巨资为她修建了“卿怜楼”,还命人精心缝制绣着并蒂莲的“鸳鸯裤”,以表不离不分之意。

据传,王亶望伏法后,无处可去的吴卿怜被和珅纳为妾室。

即便如此,她仍不忘旧情,偷偷接济王亶望的遗孀。

而当和珅也走向倒台,她写下“魂断蓝天夜,尸寒白练秋”的绝命诗,最终在狱中自缢身亡。

吴卿怜这个风尘女子,在这浑浊的世上,其人品令人感叹不已。

在那黑暗的世界,婊子比高官的品德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