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头雾水。
“……”
原来,当县令孙默,得知生员段昌绪在背后鼓动灾民状告自己后,他恼羞成怒,率领县衙差役数十人,突袭了段昌绪的家,对他家进行了抄查。
当时孙县令心想:“哼,我就不信在你的文章诗词里找不出反动言论!”
孙默了解到,段昌绪几次科举都未考中举人,想必他心中定会对朝廷心怀怨恨,
只要用心追查,定能从他的文字中找出破绽,如此就可以名正言顺整治段秀才。
这叫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没承想,孙县令并未从段昌绪的字里行间找出问题,却意外搜出段秀才收藏着吴三桂反清檄文。
上面有段昌绪勾勾点点的批注。
“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就是反动证据吗?”孙县令如获至宝,赶忙将这一“罪证”呈给图勒炳阿。
说白了,孙县令就是借机找茬,打击段秀才。不得不说,孙县令抓准了时机,彼时乾隆正大力开展文字狱运动,对言论的压制极为严厉。
经过审理,段秀才因私自收藏违禁书籍罪,最终被斩首。
而此时的乾隆,为了打击彭家屏,命人前往彭家抄家,企图从彭家屏的文字中挑出毛病。
此时的彭家屏已被关进了监狱,最初的罪名是鼓动段秀才闹事,毕竟乾隆最痛恨老百姓告御状。
彭家屏得知消息后,急忙通过关系,让儿子将所有违禁书籍烧毁。
然而,百密一疏,最终还是被刑部官员发现他收藏了一些不该收藏的书。
所谓反动书籍,就是记录南明存在的过程,以及南明野史传说等事。
最终,彭家屏被乾隆帝指责为目无君上,以私藏南明野史等罪名赐其自尽,其子彭传笏被判监候斩,家产全部没收充公。
原本已被革职的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因查获反动书籍有功而留任原职。
夏邑知县孙默因搜出伪檄文,竟被赞为“能办事之员”,免隐瞒灾情罪,恢复原职。
在乾隆翻云覆雨之下,案情发生了惊天逆转。
为民请命的彭家屏和段秀才含冤而死,隐瞒灾情的孙县令和河南巡抚,却因抄家发现禁书而官复原职,这特么还有好人活下去的路吗?
乾隆也学会了不处理事,却处理举报人的招数。
如今回头看这件案子,我们发现私藏违禁书和隐瞒灾情来比,私藏禁书罪,大于欺瞒罪。
彭家屏案看似因私藏禁书而起,实则背后是乾隆编织文字狱的结果,乾隆压制不同声音,打击结党营私胜过一切灾情。
彭家屏曾是雍正旧臣李卫的党羽,其仕途坎坷,担任布政使长达十四年却未获升迁。
在乾隆心中,本就怀疑他牢骚满腹。在乾隆知道彭家屏与河南巡抚不对付。却依然委派河南巡抚查办彭家屏案,其用心实在居心不良。
从某种程度上讲,彭家屏案是乾隆打击党争的一部分,而段昌绪不过是这场政治风暴中,无辜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