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的时候,我媳妇还起来奶孩子了呢,但早上起来的时候,孩子却不在了,还没出满月的孩子,她自己也跑不了,
家里就那么点地方,也没找着,我妈说,快亮天的时候,听到青皮子叫了,屋地下,确实也有青皮子的毛,
刘红军问出了自己的疑惑:“那你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不挂门吗?外屋门和屋里门两道门,这青皮子怎么可能进来呢?”
大柱子挠了挠头,说:“我也不记着我挂没挂儿,”
刘红军没好气地说:“那你们早上起来的时候,门是不是开着的呀?”
大柱子想了想,说:“门好像不是开着的,是关着的,”
刘红军又问道:“那这孩子就放在你们身边,孩子没了,你们两口子不知道,你爹和你妈也没醒?一个炕上四个大人,孩子丢了,不知道,”
大柱子支支吾吾的说:“孩子没在我们身边啊,放在悠车子里边了,一来是家里的炕,实在没地方,二来我妈说放悠车子里,防止被青皮子叼走,”
就在房梁上吊了个悠车子,孩子出生基本都是放在那里的,
刘红军一听,孩子放在悠车子里,那就更不可能被青皮子叼走了,
在东北的农村,老房子的房梁,都是一根大圆木,裸露在外边,而且在东北几乎家家都有悠车子,
就是用薄木板做成的一个船型,一般在1米半左右长,七八十左右宽,周围是用三四十公分木板围起来的,
在围着的木板前后 各打两个孔,用来拴皮绳,四根皮绳,把悠车子吊起来,拴在房梁上,
离炕上也就1米多高,在里边铺上毛口袋或者被褥,孩子小的时候,大多都放在这里边,
周围的三四十公分木板,就是防止孩子稍微大一大的时候,自己爬出来掉下来,
最早的说法,还真是防止青皮子或者野牲口什么的,爬进屋里,伤到孩子,因为在当时的东北农村,青皮子进村,那还真是常事,
尤其是像刘红军他们这靠山的屯子,到夏天的时候,早上睁开眼睛,房梁上盘着一条蛇,或者是早晨起来掀开锅盖,锅里有一条蛇,这都是常态,
还有就是,在这个年代的东北农村,几乎家家都是一铺大炕,睡着全家的人,甚至可以睡到祖孙四代,
最多的,也就是南北炕,家里边两铺炕,再多的肯定是没有了,
刚出生的孩子,怕挤,怕压,家里又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只能把他放在悠车子里,
一来是免得孩子挤到压到,二来也方便孩子母亲来照顾他,
而且由于当时的东北农村,取暖主要是靠烧火炕和火墙,晚上的时候,炕烧的非常热,孩子太小,睡在上面容易长刺目糊,上火,
在邮车的上边,有毛口袋,可以隔凉隔热,
东北的四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反穿棉袄毛朝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个“吊起来”,说的就是把孩子放在悠车子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