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昏君、昏君啊!(1 / 2)

见状,萧瑾言收起了玩笑之色,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开口,道:“夫人,你得抓紧时间通知你父亲,咱们下个月就要发动政变。”

刘怜月闻言,瞳孔猛地一缩,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下个月?这么突然?”

萧瑾言点了点头,眼神坚定而决绝:“对,就是下个月。我父亲与北魏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一旦战事结束,他就能立即调兵回援建康。那时,就是我们行动的最佳时机。”

刘怜月轻声却坚定地说道:“好,我马上找人通知我父亲,此事关乎你我二人的未来,不容有失。”

萧瑾言闻言,眉头微蹙,神色凝重,他深知这一步踏出,便是万劫不复或是柳暗花明。

“一定要找心腹之人,”他低声嘱咐,“此事干系重大,稍有差池,便是满盘皆输。”

刘怜月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温柔而坚定的笑,她伸手轻轻覆上萧瑾言紧握的拳头,那双手因紧张而不自觉地用力。

“放心吧,夫君,不会出问题的。”

萧瑾言望着眼前这位与自己风雨同舟的女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柔情。他缓缓伸出手,轻轻抚摸过刘怜月柔顺的背脊,动作中满是疼惜与承诺。

“夫人,一旦废黜刘坤,咱们就永远在一起,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再也不用忍受分离之苦。”

刘怜月闻言,眼眶微湿,她轻轻地把头靠在了萧瑾言坚实的肩膀上,那一刻,所有的等待与煎熬仿佛都化作了眼前的甜蜜与温暖。

“夫君,我都没想到这么快,咱们就能在一起了。”

萧瑾言感受着肩头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依赖,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当时我说了,咱们的分开只是暂时的。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

刘怜月与萧瑾言十指紧扣,两人的手紧紧相连,就像他们不可分割的命运。

“夫君,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从遇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是我的宿命,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

十日后,乾阳殿。

这几日,刘坤竟连续缺席早朝,政务如山,堆积未决,而他,却似那远离尘嚣的安逸帝王,身躯透着几分倦意,歪斜在龙椅之上,对奸佞之臣庾进的谄媚奏报听得饶有兴致。

庾进立于殿下,神色自如,言辞恳切:“陛下,微臣斗胆进言,陛下册封郡主为殷淑仪,此等喜事,理应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以彰圣德。更需筹备一场盛大的庆典,让君臣同乐,共饮佳酿,一连七日七夜,不绝欢歌,方显皇家气派。”

刘坤轻捋胡须,缓缓言道:“准奏。”

庾进眼中闪过一抹精光,继续说道:“此外,陛下,您的寝宫与殷淑仪的居所皆需扩建,依微臣精心绘制的图纸,将其扩为东、南、西、北四座宫殿,四殿各踞一方,彼此遥相呼应,方能尽显我皇家之威严与气派!”

刘坤闻言,赞许地点点头:“楚国公此举甚妙,做得好。”

庾进面露得意之色,又补充道:“还有一事,陛下。按微臣所设计的蓝图,皇宫东侧还需建一座‘颐和园’。园内深挖一湖,名曰‘万寿湖’,湖中置一小岛,岛上绿荫葱茏。再于湖畔修建十八座拱桥,桥形各异,景致宜人,定能成为宫中的一处绝佳胜景。”

刘坤轻赞一声:“甚好。”

庾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在这座孤悬海外的小岛上,以及环绕着这碧波荡漾的‘万寿湖’,我们将遍植天下珍稀草木,再引些奇珍异兽至此……还有,聘请世间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出一尊尊栩栩如生的石像,错落有致地安放于池畔,为这方天地再添几分灵动与雅致。”

刘坤闻言,连声称妙:“真真是绝妙至极!”

庾进躬身行礼,言辞恳切:“陛下,依微臣精心绘制的图纸与构想,这‘颐和园’一旦竣工,定能成为人间难得一见的仙境。届时,陛下携殷淑仪漫步园中,赏花观乐,殷淑仪定能心花怒放,笑颜如花。”

刘坤一听,精神陡然为之一振,仿佛被春风拂过般从龙椅上猛地跃起,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光,朗声笑道:“哈哈哈,楚国公真乃国之柱石,胸怀沟壑,智略超群,令朕耳目一新!嗯,扩建宫宇,筑起那‘颐和园’……此计妙哉!只是……楚国公啊,如此宏大的工程,恐怕所费不菲,要耗费多少银两啊?”

庾进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而自信的微笑,从容不迫地答道:“哈哈哈……陛下无需忧虑,所需银两,不过一二千万两之数罢了。”

一旁的萧瑾言,闻听此言,不由得心头猛地一颤,暗自惊叹:一两千万两白银!那可是堆成山的白花花的银子啊!庾进这家伙,竟将此等天文数字说得如此轻描淡写,真是奸狯至极!他给刘坤出的这主意,简直就是挖大宋的墙角,祸国殃民的勾当,非要把大宋的国库给掏空了不可!

再看刘坤,脸色也是微微一变,显是心中颇为踌躇。他叹了口气,无奈言道:“楚国公啊,朕的国库,此刻却是捉襟见肘,难以……”

言语间,尽显为难之色。显然,他为了博取刘怜月的欢心,已是豁出去了,不惜倾尽国库之财。但此举,无异于将大宋的国库当成了自己的私库,任意挥霍。

未料,庾进嘴角轻扬,勾勒出一抹淡然笑意,语气轻松自如:“陛下,筹集银两这等琐碎之事,于微臣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不值一提。您大可放心交由微臣料理。”

刘坤闻言,心头一喜,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语调中满是激动与期待:“哦?楚国公竟有良策解决银两之困?此乃大好事也!只是……朕好奇,爱卿究竟打算如何筹措这银两呢?”

庾进嘴角轻扬,漾起一抹温文尔雅的笑意,继而缓缓言道:“陛下,扬州之地,堪称大宋之瑰宝,富庶无双。豫章、会稽诸郡,更是物华天宝,富得流油。微臣斗胆,愿向陛下举荐一位贤德兼备之士,以担纲扬州刺史之重任。此人一旦履职,少则数月,多则春秋一度,必能为陛下筹得白银两千万两,且只会更多,绝不会少!”

刘坤闻此,心中大喜过望,神色激动,连忙追问:“哦?我大宋竟藏有此等经世之才?楚国公,速速道来,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庾进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温文尔雅的笑意,缓缓言道:“陛下,此人名唤庾信,目下正担任考功员外郎一职。虽为微臣骨肉至亲之侄,然其才情卓绝,尤善州郡治理,理财聚财之道更是炉火纯青,确有经世济民之才。微臣斗胆,举贤不避亲疏,特此推荐。再者,微臣还欲举赵彦深、何长春诸君,分任豫章、会稽等地太守之职,与庾信并肩,共为陛下分忧解难,筹集银两之事,还望陛下圣裁,予以恩准。”

刘坤听毕,面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心绪似被春风拂过,漾起层层涟漪,那份莫名的悸动,悄然爬上了眉梢眼角。

萧瑾言目睹此景,怒火中烧,心中暗忖:难怪庾进百般撺掇刘坤挥金如土,原来这家伙打的如意算盘,是想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到扬州刺史之位,好让他们在那繁华之地肆意盘剥百姓,大行贪腐之道……还堂而皇之地冠以“举荐贤良”之名,实则不过是结党营私,中饱私囊的勾当。这庾进所谓的“举荐贤才”,向来是“举亲不避贤”,实则亲疏有别,尽皆私心作祟。

念及此,萧瑾言不自觉地往旁侧挪了几步,一股正气涌上心头,欲挺身而出,好好驳斥一番庾进的虚伪面目……

正当此刻,立于一侧的吏部侍郎褚良辰,向萧瑾言投去一记凌厉的眼神,那眼神中满载深意,仿佛是在无声地告诫:大局为重,万勿轻率行事。任由庾进如何翻腾,且由他去吧;至于刘坤,倘若他执意要循着庾进的轨迹,一头栽进那自掘的深渊,那便由他自取灭亡,无须多理!

萧瑾言接收到这抹眼神,心中豁然开朗,忆起了褚良辰往昔的谆谆教诲,那话语犹在耳畔回响:当前,最需警惕之敌非庾进莫属,实则刘坤与魏无疾更为棘手。庾进此人,虽非忠良之选,但在关键时刻,亦可为我所用,权宜之计,当以大局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