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场突围赛,观众朋友和记者媒体都很关注。
台上背景大大的“林氏集团独家冠名”,已经暗示了一切。
上台前,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林云若眼底的疲劳,领着摄影师上去采访,“林同学,作为‘突围选手’,您对今天的比赛有信心吗?”
林云若眼下挂着黑眼圈,尽管上了五层遮瑕,还是依稀能看到,她强撑着笑容:“当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记者:“那重点准备了哪方面的呢?。”
“数……”林云若第二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温婉儿打断,
“不好意思,我们要上场了。”
说完,拉着林云若离开镜头。她差一点就要说漏嘴了。
林云若祈祷第一个被抽中上台的人是她。
从昨天到现在是谁了两个小时的林云若,脑袋晕乎乎的,连拼命背下的答案都快要忘记了。
——
主持人在台上讲解着今天的比赛内容。
总共分为三场不同的比赛项目,每场三轮,第一场为数独比赛。
随着主持人的倒计时,滚动的屏幕开始慢慢停下来,如林云若所愿,第一个参赛选手是她。
她暗自松了一口气,从容地走上台。
林云若准备好后,双手放在按钮上,屏幕再一次滚动,再按下一次,一张残缺的数独表在大屏幕上出现。
林云若凭借着昨晚的记忆,从容不迫地写下答案,并按下计时器。
屏幕上显示作答时间四分零五秒,且完全正确。
台下观众一阵热烈的掌声。林云若一脸骄傲地走下台,特意往苏从宁的方向看了一眼,发现对方根本没在看自己。
她撅起嘴不高兴。而后她又发现其他选手似乎并没有被她的成绩所震撼到,都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
林云若不明所以,但是很快她就明白了。
接下来的每一个选手用时都在四分钟以内,而他们事先并不知道题目,都是现场作答,课间智商的可怖。
轮到沈书砚时,更是创造了新一轮记录,三分零一秒。
场上八名选手,苏从宁最后一位出场。
她在场下观摩了前七位的表现及题目,都不算难题。
苏从宁上场了,林云若屏息这一口气,屏幕上出现了在她看来地狱级别变种数独题:带希腊字母+斐波那契数列规则。
看到题目后,林云若有些幸灾乐祸,差点笑出声,但是又想到这是在现场直播,硬生生地把扬起的嘴角压下去。
苏从宁看到题目时,挑了挑眉,和她当年卖破烂算钱的时候很相似。
苏从宁从小混迹垃圾场和废品站,别的孩子背乘法口诀,她背《废品回收价目表》。
易拉罐:0.1元一个;
旧书:0.5元一斤;
铜线:15元一公斤;
奶奶当时还问她:“宁宁,今天捡多少才能吃上肉?”
小从宁心算3秒:“至少37个塑料瓶,或者5斤废纸,但如果有铜线,1两就够了。
这应该算是早期的“大数据分析”吧。
在攒钱上学时,她用啤酒瓶盖当1,螺丝帽当5,破键盘按键当9,训练空间记忆力,这样就能每天多捡十斤垃圾。
在苏从宁的带领下,丐帮有了一套独特的捡破烂技巧。
以至于后来,初中混的人从局子里出来后,发现捡破烂都这么讲究,也开始学着苏从宁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