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文明矩阵(1 / 2)

在成功抵御混沌迷雾的威胁后,星河联盟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和平发展期。然而,林翀并未满足于现状,他意识到,经过这场危机,联盟内各文明之间的协作虽然紧密,但在知识体系的融合与传承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为了进一步巩固联盟的根基,促进各文明共同进步,林翀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构建“文明矩阵”。

“文明矩阵”旨在通过数学模型整合各文明的知识体系,打破不同文明之间的知识壁垒,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超级知识网络。这个矩阵将以数学为脉络,将科技、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和融合。

计划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联盟内各文明的积极响应。各文明纷纷派出顶尖的学者和专家,齐聚联盟总部,共同参与“文明矩阵”的构建工作。

首先,他们需要对各文明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和标准化。这是一项极其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对不同文明语言、符号系统、度量单位等方面的统一。北宋的学者们凭借在数学符号化和逻辑推理方面的深厚底蕴,承担起了制定知识数字化标准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设计一套通用的数学符号体系,来准确表达各文明的知识内容。例如,对于物理规律的描述,我们可以借鉴北宋数学中简洁而严谨的公式表达方法,同时兼顾其他文明的特殊概念和表述习惯。”北宋的一位资深学者在研讨会上说道。

在度量单位的统一上,学者们运用数学中的换算关系,以一种宇宙通用的基本物理量为基准,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度量衡体系。比如,以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数等基本物理常数为基础,重新定义了长度、时间、质量等基本单位,使得各文明之间的科学数据能够直接进行比较和交流。

在知识数字化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不同文明对于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千差万别。例如,“情感”在一些文明中被视为一种精神能量的波动,有着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而在另一些文明里,情感则更多地通过艺术和哲学来表达,缺乏明确的量化方式。面对这些差异,学者们通过深入的交流和研讨,运用数学中的分类和抽象方法,提取出各文明知识的核心特征,用通用的数学语言进行重新表述。

完成知识的数字化后,接下来便是构建知识之间的关联网络。这需要运用复杂的图论和拓扑学知识。学者们将每一个知识点看作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应用关联等则被抽象为连接节点的边。通过精确计算节点之间的关联强度和信息传播路径,他们构建出了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知识图谱。

“我们要确保这个知识图谱能够准确反映各文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在科技领域,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可能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节点,我们要通过数学算法准确地描绘出这些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路径。”负责知识图谱构建的学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