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NGBDP计划(2 / 2)

有了开头,各个公司也不藏着掖着了,纷纷将自己手里的项目倒了出来。

这一汇报,就汇报了两个小时,要不是李听寒知道一时半会完不了事,提前让莫利通知还在研究所等着的核心研发组成员先下班,这帮人还不知道得等多久。

经过汇报,布列科斯也对现在NGbdp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在最重要的tRIdENt-x项目中,空军部分无疑是进展最快的,尤其是圣剑和雨燕两个项目,哪怕是进度相对较慢的雨燕,也是在一个季度内就能生产出足够规模的战斗机,直接上战场的。圣剑项目这里,李延更是夸下海口,说只要下订单,他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就能生产出足够装备一整个星域的圣剑来。而在轰炸机和预警机以及大型巡航管制机方面,尽管进度不甚理想,但是也都能在半年内交付用于实战验证的第一批次产品。

而在海军方面,得到寰宇科工注资后,黑曜石联合体摆脱了政界的控制。这家公司原本就是技术导向型企业,在注资后,通过清理议会方面的管理人员,黑曜石联合体也重获活力。作为联邦持有相关专利最多的企业,黑曜石联合体在完成企业改革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手里项目的进展。

现在在北方星域战争中,表现极其亮眼的两款战舰,也就是巴别塔级以及罗德岛级就是他们计划中的下一代战舰。而这两型战舰的表现,也在实战里完全达到了军方的预期。而在现在军方最缺乏的泰坦方面,几艘实验舰也已经下水舾装完成,只要确认武器系统解锁代码,装好补给之后就可以立刻前往前线。

陆军方面的进展就不是很乐观了,这次陆军方面预计更新的装备实际上并不多,主要是用于替代目前为止主要的全地形火力平台,即mtA-196型六足步行机甲的新型平台,以及对服役四十年的mAA-605型主战坦克进行更新换代。只不过这两个项目一来立项只有两年半,二来中标公司都是议会的,那进度是相当缓慢了,一年以内都拿不出像话的产品。

这个时候,就轮到寰宇科工了,李延那边手里正好有新研发的八足机甲,同时作为技术储备研究的主战坦克也已经设计完成,听到这个消息布列科斯别提多乐呵了,立刻要求李延做好检查的准备。而议会一方的企业嘛,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是,李延这种伸筷子进碗里抢饭吃的行为很不讲道理,但是别忘了,在战斗机那边的项目里,他们也是一样把筷子伸到别人碗里了。

现在议会方的企业压进度贪经费贪出事了,那就相当于把把柄交给李延。这要是不趁机反击狠咬一口,李延就白在商界混这么多年了。

事实上,陆军还不是重灾区,真正的重灾区是omEGA项目。这一项目的企业里,除了寰宇科工和黑曜石联合体之外,基本上没有能拿出像话项目成果的。

只不过这就不能让议会背锅了,这个项目想的有点太过美好。你看看那个项目要求:一平台多任务,一武器多军种适配。说的花里胡哨,简单点讲,那不就是既要又要?

而在军工业里,既要又要这四个字放一块那就是绝对意义上的贬义词。当然既要又要不等于反对多功能装备,但是你得确保武器的主要工作能良好完成不是?你要求战斗机能搭载对空对地对舰挂载没问题,但是战斗机的主要工作是对空确保制空权,你不能因为对地对舰要求,在设计的时候就降低了战斗机的飞行性能吧?

而这个项目呢?用战斗机的话说就是,他要求战斗机只需要挂载一种导弹,就能同时完成对空,对地和对舰任务……

这不是瞎胡闹,那什么才能算瞎胡闹?

在这方面,寰宇科工和黑曜石给出的方案则是换了一种角度。即我不追求一弹多用,而是能让多种平台搭载同种弹药,并且在所有平台上都达到武器的设计效果。

其最典型的成果,就是定型后编号为SAA-25的新式格斗弹,这种导弹不需要任何改装,就可以作为舰载的短程防空导弹使用。

同样,被廖勇认为可以让空战重回bVR时代的新型中距弹,也就是现在定型后编号为ARAA-171的导弹也具备这种能力。这种导弹除了具备反向利用主动隐形技术,提高自身锁定能力的新式红外\/主被动复合导引头外,其动力段在改进后,具备智能控制射程的效果,可以在1000公里和300公里之间任意变更,结合新式的万向燃气舵,可以获得最优打击效果。

同样,这型导弹也可以不经改装,直接作为战舰的主力防空导弹使用。

空对空达成了目标效果,那现在黑曜石和寰宇科工混在一起,舰载武器方面自然也是一样的,之前的反物质舰对舰导弹在经过一次升级之后,获得了改装套件,通过改装套件,其可以直接从舰对舰导弹变为巡航导弹。唯一的问题是,反物质这东西在大气层内使用的话,因为大气层存在,即使是小质量的反物质,引发的反应速度也太快,不论是高能冲击波还是高强度伽马射线,对己方的影响也是很不好的。

在这方面,两方暂时还没有好的改造方案。

获得了足够的信息之后,布列科斯宣布了散会,他需要总结信息,交给军部的有关人员进行严格审核,尽快让最适合的装备装备给一线的部队。

而李听寒则并没有立刻下班,她拦住了准备下线的李延。

“什么?你想去北方星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