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王之殇(2 / 2)

更漏声在死寂的营帐里格外刺耳,徐达枯坐在案前,指节反复摩挲着朱棡遗留的染血千里镜。

镜面裂痕处凝结的血痂已呈暗褐色,在摇曳的烛火下泛着诡异的光,仿佛还映着造船厂冲天的烈焰。

他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掌心咳出的血沫落在泛黄的素绢上,洇开点点红梅。

狼毫浸入墨砚的瞬间,笔尖颤抖着滴下墨珠。徐达盯着空白的素绢,眼前浮现出朱元璋将朱棡朱棣兄弟交给他时的场景

—— 老皇帝眼中既有期许又有担忧,而少年王爷胸脯拍得震天响:\"父皇放心,儿臣定要在海东竖起大明的旗杆,凯旋归来!\"

如今旗杆已立,却已无法凯旋,只留一具焦黑的尸身。

\"陛下,臣罪该万死!\" 墨迹在素绢上晕染,徐达的手腕青筋暴起,\"晋王年少气盛,执意轻进,臣明知凶险却未能强谏。副将李毅以命护主,亦未能阻挡火魔肆虐...\"

写到此处,他忽然抓起酒壶猛灌,辛辣的酒液混着血丝顺着胡须滴落。

记忆如潮水涌来:李毅临行前单膝跪地,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末将愿立军令状,若不能护晋王周全,提头来见!\"

可如今,那具被烧得蜷缩成胎儿状的尸体,连首级都难以辨认。

另一张信笺上,徐达的字迹却冷静得近乎残酷。

\"英王殿下台鉴:耽罗岛一役,晋王率五百卒追击倭酋斯波义将,中伏被焚。\"

他顿了顿,笔尖悬在纸面迟迟未落,这位被朱元璋最信任的侄子,如今已将大明势力渗透到倭国南朝。

\"高丽军务紧急,望将军即刻启程接管。徐某既负圣恩,唯有以死明志。\" 最后一笔重重落下。

帐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惊起夜枭的怪啼。徐达将两封信笺仔细封好,又取出珍藏多年的玉扳指 —— 那是朱元璋称帝前赠予他的信物。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这是朱元璋赠予扳指时,对淮西诸将所说的话,当年的信物如今却要用来诀别。

他颤抖着将扳指封在请罪折里,泪水混合着血迹和墨痕,滴在染血的信笺上。

徐达抽出腰间佩刀,刀锋映出他苍老的面容。恍惚间,他又回到了鄱阳湖之战,朱元璋站在船头,和他一起观望远处熊熊燃烧的战船。

这把刀斩过无数敌军的头颅,如今架在自己脖颈上,原来竟是如此冰凉。

正欲横刀自刎,军帐却被掀开一角,看着帐中情景,蓝玉满眼惊恐。

\"大将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