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重整旗鼓(2 / 2)

\"团长,\"张大彪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俘虏交代了个重要情报。\"

李云龙跟着他来到临时关押俘虏的柴房。那个伪军小头目一见李云龙就跪下了:\"长官,我还有个重要情报,说了能换条命不?\"

\"那要看情报值不值。\"李云龙冷冷地说。

\"值!绝对值!\"伪军忙不迭地点头,\"鬼子要在三天后运一批军火去青山县,走的是黑水河那条路!\"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如果情报属实,这可是块肥肉!

\"有多少人押运?\"

\"一个小队的鬼子,外加我们一个排...不,是一帮汉奸!\"伪军赶紧改口,\"听说运的是新式武器,连鬼子都当宝贝似的。\"

回到团部,李云龙立刻召集干部开会。油灯下,每个人的脸都忽明忽暗。

\"我觉得有诈。\"赵刚第一个发言,\"这么重要的情报,一个伪军小头目怎么会知道?\"

张大彪不以为然:\"吓破胆了呗,为了保命啥都说。\"

\"不管真假,都得去看看。\"李云龙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如果是陷阱,咱们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

最终决定:由王喜武带侦察排先去踩点;主力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但暂不行动;派通讯员小陈连夜去总部汇报,同时请求增援。

第二天中午,王喜武带回了好消息:黑水河附近确实有日军活动的痕迹,而且戒备森严,显然是在准备什么。

\"我在河湾处发现了几道新鲜的车辙,\"狙击手汇报道,\"很深,像是载重车辆留下的。还听见鬼子谈话,提到了'新式装备'什么的。\"

李云龙眼前一亮:\"准备战斗!\"

作战计划很快制定完毕:张大彪带一排埋伏在河湾西侧,负责截断退路;孙德胜的二排隐蔽在东面树林,等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后发起突袭;李云龙亲自带领三排和机枪组占据制高点;王喜武的狙击手则专门对付军官和机枪手。

\"记住,\"李云龙强调,\"优先抢夺武器装备,如果情况不对立刻撤退!\"

第三天拂晓,部队悄然进入预设阵地。李云龙趴在一处灌木丛后,望远镜里,黑水河像条银带蜿蜒在山间。河边的土路坑洼不平,确实有几道深深的车辙印。

\"团长,有动静!\"趴在旁边的铁蛋突然小声说。这孩子眼尖,被李云龙特意带在身边历练。

果然,远处传来了引擎的轰鸣声。不一会儿,三辆卡车在装甲车的引领下缓缓驶来,车头插着的膏药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准备...\"李云龙举起信号枪,眼睛死死盯着车队。当第一辆装甲车驶入河湾时,他突然扣动扳机——\"砰!\"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

王喜武的枪率先响了,装甲车上的机枪手应声倒地。紧接着,埋伏在两岸的机枪同时开火,子弹像雨点般倾泻而下。第一辆卡车的轮胎被打爆,歪歪斜斜地撞上了路边的岩石。

\"杀啊!\"孙德胜带着战士们冲下山坡,手榴弹像冰雹般砸向车队。第二辆卡车被炸得腾空而起,重重砸在第三辆车上,油箱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日军显然没料到会遇袭,一时间乱作一团。有的往车底下钻,有的盲目还击。几个军官挥舞着军刀大喊大叫,转眼就被狙击手点名。

\"冲啊!\"李云龙拔出大刀,带着三排冲了下去。白刃战在燃烧的卡车旁展开,张大彪像头熊似的撞翻两个鬼子,刺刀捅进第三个的咽喉时溅起一道血箭。

战斗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不到二十分钟,押运小队就被全歼。李云龙命令迅速打扫战场,战士们两人一组,撬开卡车车厢。

\"团长!快来看!\"张大彪的声音都变调了。

李云龙跑过去,只见第三辆卡车的车厢里整齐地码着十几个木箱。撬开一看,全是崭新的冲锋枪!

\"百式冲锋枪...\"李云龙拿起一支,熟练地检查着。这种枪他在前世的历史书上见过,是日军专门配发给特种部队的先进武器。

\"发财了!\"孙德胜乐得合不拢嘴,\"这下咱们鸟枪换炮了!\"

正忙着,警戒哨突然吹响了急促的哨声——远处又出现了日军车队!

\"他娘的,果然是圈套!\"李云龙咒骂一声,\"按二号方案撤退!\"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能带的武器全带上,带不走的就地破坏。李云龙亲自在每辆卡车上安放了炸药,设定为十分钟后引爆。

部队刚撤出河湾,身后就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冲天的火光中,日军增援部队被阻在了燃烧的卡车残骸前。

回到老君庙,清点战果:缴获百式冲锋枪二十支,子弹五千余发,另有手枪、手雷等若干。更重要的是,从日军军官身上搜出的文件透露了重要情报——鬼子正在策划一次更大规模的扫荡!

\"老赵,\"李云龙看着正在摆弄新武器的小伙子们,眼中闪着精光,\"咱们得抓紧训练。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头...\"

赵刚点点头,镜片后的目光坚定而沉着。他知道,独立团这把尖刀已经重新磨利,就等着下一次出鞘见血了。

夕阳西下,老君庙前响起了嘹亮的军歌声。炊烟袅袅升起,与晚霞融为一体。在这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这样的宁静时刻显得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