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场“天漏”般的暴雨后,林羽的农田变得一片狼藉,辛勤耕耘的土豆几乎被泥石流尽数掩埋。那份面对自然伟力的无力感,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头。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山洞的庇护是远远不够的,他的农田也需要一道更坚固的防线,来抵御末世中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重建和改进排水系统,成为了他迫在眉睫的任务。
雨后的山谷依然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空气中夹杂着腐烂植物的腥味。林羽站在被冲毁的农田前,目光扫过那些被泥沙覆盖的残骸。他知道,再大的悲痛也无法改变现实,唯有行动才能带来希望。他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积水的工具,以应对未来可能再次发生的暴雨。
他想到了山谷深处茂密的竹林。那些竹子虽然比不上末世前的粗壮,但胜在数量多,而且笔直坚韧。他决定利用竹子来制作排水渠。
林羽带上他最锋利的石刀,深入竹林。他小心翼翼地挑选那些笔直、粗细适中的细竹。在砍伐竹子时,他必须保持警惕,竹林深处时常有不知名的变异昆虫出没,发出细微的嗡鸣声。他每砍下一根竹子,都会仔细检查其内部,确保没有异物或毒虫。
回到山洞,林羽开始了竹筒的加工。他用石刀沿着竹节小心地切割,然后用一根更细的木棍,一点点地打通竹节内部的关节。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稍有不慎,竹筒就可能开裂。他反复尝试,直到制成一根根中空的竹筒“管道”。这些竹筒长度不一,他计划将它们拼接起来,形成一条能够将农田积水引向山谷低洼处的排水渠。
他在农田的边缘,重新挖了一条比之前更深、更宽的引水槽。然后,他将打通关节的竹筒一节节地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蜿蜒的“排水渠”。他小心地调整竹筒的角度和坡度,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地向下流淌。
当又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降临时,林羽立刻将竹筒排水渠投入使用。起初,效果似乎不错。雨水顺着竹筒哗啦啦地流淌,积水很快便从农田流出,汇入山涧。林羽松了一口气,他为自己的新发明感到一丝得意。
然而,仅仅过了半个小时,他发现水流的速度明显变慢,甚至有堵塞的迹象。他沿着竹筒排水渠检查,发现出口处竟然被大量冲刷下来的落叶和泥沙堵塞了。这些末世的变异植物落叶,比以往的更加厚重,也更具粘性,一旦堆积起来,便会迅速形成难以清除的障碍。
林羽感到一阵沮丧。他不得不弯下腰,用手一点点地清除堵塞在竹筒出口的落叶和泥沙。冰冷的雨水打湿了他的手,粘稠的泥土让他感到恶心。他意识到,仅仅依靠竹筒本身的导流能力是不够的,他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加速水流,防止堵塞。
他回想起在雨中奔跑时,一些阔大的变异植物叶片在水流冲击下形成“临时管道”的景象。他立刻想到,或许可以利用这些叶片来辅助排水。
他迅速砍下一些山谷中常见的阔叶植物。这些叶片比他的人脸还要大,而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防水性。他将这些阔叶卷成一个个筒状的“管道”,然后小心翼翼地塞入竹筒排水渠的内部。他特意将叶片卷得比竹筒内径略小一些,这样既能保证水流畅通,又能避免叶片自身被水流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