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劫后余生(2 / 2)

昨夜那场冲天火光早已将星斗染成血色,白岚曾叮嘱的那句 \"见烽火便举家西迁\" 的叮嘱还在耳畔,可镇子里十有八九的人家仍守着土坯房。

有的是故土难离,有的是等着进山采药的男人,更多的是揣着昆仑派历年护佑的情分,不愿在危难时做逃兵。

\"让让!让让!\" 几名斥候策马驰过,马蹄踏碎薄冰的声响惊得孩童们往母亲怀里缩。

穿粗布袄的汉子们扛着锄头跟在队尾,锄头上还沾着昨夜挖防御工事的冻泥。

有拄拐的老汉拽住一名军校的马缰,喉咙里的痰音混着焦虑:\"军爷,上头... 可还有活口?\"

军校勒住马,铁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老人家放心,白岚女侠武艺高强,昆仑群侠众志成城,想来已肃清匪患。只是山上尚有残毒未清,诸位还是...\"

话音未落,却见身后涌出更多百姓 —— 背着药篓的女医、牵着驮货毛驴的货郎、甚至还有抱着小羊羔的牧女,人人脸上都刻着 \"回家\" 的执念。

晨光像碎金般洒在昆仑山口的冰棱上时,王老汉攥着磨得发亮的枣木拐杖,跟着宋军队伍踏上积雪没踝的山道。

他身后跟着背着药篓的儿媳,竹篓里的雪莲草随着步伐晃荡,叶片上的霜花簌簌落在补丁摞补丁的裙摆上。

昨夜那场烧红半边天的烽火还在眼前晃,可想起桃枝塞给他的平安符,老人粗糙的掌心又捏紧了些。

\"他婶子,慢些走!\" 张货郎拽住受惊的毛驴,货担上的针头线脑叮当作响。

毛驴蹄子在冰面上打滑,惹得跟在后面的小姑娘咯咯直笑,却被她娘慌忙捂住嘴。

这闺女脖子上挂着昆仑派弟子给的桃木哨,此刻正随着队伍行进的节奏轻轻晃动,哨音混着甲叶碰撞的脆响,在空谷里传出悠远的回声。

山道拐角处突然传来惊呼,几个孩子指着崖壁上的朱砂箭头尖叫。

那箭尾系着半条青色丝带,在晨风中飘得像白岚女侠常系的发带。

王老汉眯着眼凑近,看见箭头旁边用炭笔描着个歪歪扭扭的 \"安\" 字,顿时红了眼眶。他想起三年前山洪暴发,正是昆仑弟子背着他老伴从泥石流里爬出来,如今这标记比任何宋军旌旗都让他心安。

\"让让道!让让道!\" 有担架队从后面赶上来,上面躺着昨夜追击突围狼卫时受伤的昆仑弟子。

有妇人见状立刻掀开药篓,将刚采的止血草塞进伤员手里。

血珠滴在雪地上,很快冻成暗红的冰花,却让跟在后面的汉子们握锄头的手更紧了些 —— 这些锄头不仅能刨地,昨夜还砸退过偷袭的细作。

行至半山坳时,风突然变大了。

张货郎卸下货担给孩子挡风,却见前面的军校翻身下马,将自己的披风披在一位冻得发抖的老妪肩上。

铁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可那声 \"老人家慢走\" 却带着热气。

远处传来隐约的钟鸣,是寺里的僧人在为亡者超度,烟霭混着雪沫飘下来,落在百姓们参差不齐的队伍里,像撒了把碎碎的希望。

有人当即跪坐在地,对着山道磕起头来。

晨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与远处飘扬的宋军旗帜叠在一起,在冻土上织成劫后余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