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者伯夷的战船远比朱棣预想的坚韧,卡洛斯早已等候多时!

“天赐良机!”

卡洛斯仰天长笑,满者伯夷帝国的舰队随即启航。

此次行动,满者伯夷帝国以部分船只牵制各岛,主力舰队则逐一围剿大明水师。

捷报迅速呈至卡洛斯案前。

大明中型舰擅长接舷战,远程任务由大型舰负责。

满者伯夷战舰配备大量燧发枪兵,速度快于大明舰队数倍。

速度优势使他们能自由选择接舷时机与地点。

起初,双方保持距离对射,燧发枪压制住大明火器,持续削弱敌军兵力。

待明军伤亡严重,满者伯夷水师即刻包抄。

身穿粗布或**上身的士兵凭借人数与火力优势,击溃全副武装的明军。

即便分散部署的少数敌舰,也能有效牵制大明舰队。

一支中等规模的明军舰队通常包括十艘中型舰与三十艘小型舰。

满者伯夷仅需数艘战舰,利用其极快的速度,在明军阵型中灵活穿梭。

明军无法接近,反倒是燧发枪兵不断制造伤亡。

突袭一轮后,满者伯夷舰队变换阵型撤出,再从另一侧切入。

数次冲击后,明军士气低落,损失惨重。

满者伯夷舰队集中力量围攻一舰,全员登船近战。

战斗结束后,带血战袍被带回本舰。

此战术虽缓慢,却稳操胜券,成功牵制明军主力。

任何企图逃离舰队通报朱棣的船只都将遭到猛烈攻击。

水面战场激烈,朱棣对此毫不知情。

“陛下,局势或许不容乐观。”李武提醒道,“交战许久,无论胜负皆应有消息传来,可如今竟无一船回报。”

意识到问题,李武亲自驾驭“御风”前往查看。

远观之下,战局堪忧。满者伯夷舰队多次穿插明军阵型,明军毫无招架之力。各地战况类似,面对敌主力更是束手无策。

战场上告急区域众多,李武孤掌难鸣。

“该死!”李武低声咒骂,施展地煞七十二术中的“吐焰”,火焰吞噬了四处逃窜的满者伯夷舰队。

哀嚎四起,士兵在地上翻滚,跳入海中试图扑灭火苗。

巨浪翻腾,将落水的士兵吞没。

“国师!”

“真的是国师!”

“国师前来救援!”

士兵仰望空中李武的身影,劫后余生的庆幸使他们高呼赞美。

李武降至众人高度,高喊:“所有人随我增援其他区域!”

“遵命!”

众人齐声响应。“全军出击,决战到底!”

朱棣一声令下,舰队整装出发,直指远方满者伯夷主力。

李武凭借地煞七十二术,救下大批中型舰船,护送到朱棣旗舰旁。

大明舰队全力冲锋,直逼满者伯夷主力。

“如预料般到来。”

卡洛斯微笑,部署战局。

巨舰炮火轰鸣,将残存的大明舰船悉数击沉。

朱棣远观,痛心疾首。

眼见部下覆灭却无能为力。

“加速前进,击沉他们!”

朱棣高呼,舰队随即发起攻势。

“开始行动。”

卡洛斯自信下令。

大明舰队逼近,满者伯夷战舰严阵以待。

进入射程,双方排兵布阵。

随即炮火交锋开启。

大明舰船数量及火炮火力占据绝对优势。

轰鸣不绝,弹丸如雨,猛烈打击敌舰。

满者伯夷火炮匮乏,大舰稀少,却毫不退缩。

双方持续炮击,敌舰亦迅猛反击。

满者伯夷舰船迅速出击,在波涛间疾驰而来。

大明中型舰船难以取胜,转为防守,隐匿待机。

此等舰船藏于主力间,伺机配合大型舰船夹击。

然而,满者伯夷舰船全然不按常理出牌。

满者伯夷帝国的船队调整完毕,兵分两路从大明船队两侧悄然逼近。

明军中型船只上的士兵迅速进入战备状态,严阵以待。燧发枪的轰鸣回荡在海面,但满者伯夷的船只并未选择正面交锋,而是试图迂回突袭。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大明的炮船迅速反击,以精准的火力对满者伯夷的舰船展开猛烈轰炸。每一发炮弹都足以重创甚至击沉敌方船只。

即便遭到炮击,满者伯夷的船队依然顽强推进,顶着弹雨继续向前。在火炮的咆哮中,他们的舰队逐渐减员,破损的船只不断沉没,仅留下零星木板漂浮于岸边。然而,即便形势危急,帝国士兵仍坚持向前。

最终,满者伯夷的舰队缓慢靠近了大明船队。

“准备战斗!”

大明水师的将士握紧武器,随时准备进行接舷战。按照计划,当敌军士兵跳帮时,便是大明取胜之时。

然而,现实并未如预期般发展。满者伯夷的船队在大明船队中灵活穿插,始终避免与明军主力正面冲突。面对主动靠近的大明船只,他们则用燧发枪射击,并泼洒火油。

火油点燃了双方的船只,烈焰吞噬了整片海域。每一刻都有双方的船只和人员损失。

尽管如此,满者伯夷的中型船只数量占据优势,在之前的战斗中也多次击沉或俘获大明舰船。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策略逐渐显现成效。这些船只如同游鱼一般,在大明舰队间自如穿梭,灵活发动攻击。针对中型船只,他们采取火力压制;面对大型船只,则以火攻为主。

第一轮冲锋过后,满者伯夷舰队从另一侧突围而出,留下身后燃烧的火海与漂浮的残骸。

这还远未结束。

满者伯夷的后队调整为前锋,发起新一轮冲锋……

“陛下……”

李武望着神情紧张的朱棣,似乎在等待他的指示。

部分大明战舰的火力被满者伯夷的大船牵制,而对方则在巨舰间灵活穿插,不断打击明军舰队。

经过数次突袭,大明丧失了大部分中型船只,部分大型战舰也已起火。

“国师,你觉得……”

朱棣话未说完,李武已明白他的意思。

“如今胜算无望,必须保存实力,立即撤退!”

李武语气沉重地说。

朱棣难以置信地凝视着李武。

李武向来以无所不能示人,如今却对现状束手无策吗?

他摇摇头,叹息道:“事后才知,我们从一开始便误入歧途。”

满者伯夷帝国凭借对地形的熟悉,灵活穿插,速度占优且火力全开。这战术,不正是俗话所说的“穷则穿插,达则猛攻”吗?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竟能支撑至今,实属奇迹。如今舰队千疮百孔,若不撤退,必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李武施展地煞七十二术。先是“祷雨”,大雨扑灭船上火焰;继而“御风”,狂风迫使敌舰后撤;随后“布雾”,浓雾笼罩战场,同时“行云”包裹敌船。

满者伯夷帝国失去目标,被迫退出战斗,明军趁机突围,迅速撤离岛屿。

朱棣凝视雾中敌舰,长叹一声:“我大明竟败于蛮夷之手,何其羞耻!”

归港后,明军船只伤痕累累,几近废墟,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全员覆没。

“陛下,此次失败,轻敌是主因。”李武震惊于这片土地上的力量竟如此惊人。

“天下虽无国能全面超越大明,但在局部领域,胜过我朝者数不胜数。”李武亦开始反省。

“回朝即整军备战,重建舰队,此仇必报!”朱棣语气坚定。

“陛下,该歇息了。”李武劝道。

自归港以来,朱棣食不知味,仅饮少许清水,夜深未眠。

他低声问:“国师,难道真无胜算?”

李武无言以对,此战惨败,中型舰损逾半,大型舰亦损失严重,港口外一片狼藉。

伤兵哀嚎不止,军医疲惫巡诊,民夫双腿发颤修补船只,眼神中透出绝望。

深夜,月色如水,倾泻在荒凉的军港之上,映照着一片死寂。

汹涌的海浪拍打着岸边,仿佛冲刷掉士兵们残存的最后一丝信念。

李武本想劝慰朱棣几句,但深知朱棣此刻并不需要这些空洞的话语。他略作犹豫,说道:“陛下莫急,臣尚有一策可抵御外敌。”

朱棣苦笑着摇头:“抵御?我们连蛮夷之邦都难以战胜,又如何谈和御敌?”

李武大吃一惊:难道皇帝已经因失败而失去信心?

绝不可能!这是当年亲征沙场的朱棣啊。怎会因区区挫折便全然丧失斗志?

李武眼中的疑惑很快被朱棣捕捉到。朱棣收敛了萎靡之态,说道:“国师,唯有对你,我才能展露这般心绪。我明白自己仍需与这些蛮夷抗争到底,只是……眼下看来,我们确实毫无胜算。”

李武这才释然:原来皇帝只是担忧。

李武宽慰道:“陛下尽可安心。臣已有破敌之法。若陛下能借此机会与外方谈判,拖延时间,臣必能让水师重振雄风。”

此时此刻,还是李武这般可靠之人令朱棣倍感安心。

其他文武百官自战败后便沉默不语,似欲以缄默掩盖此次失利。此举虽令人不解,实则情有可原。

往常,大明水师极少参与正面冲突,对各类战术几无了解,此次恰逢擅长海战的南海国,自然处于下风。满者伯夷帝国本就立足岛屿,其强大海力得以充分发挥,此次挫败也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