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难以接受:“李武,你向来智计无双,此刻竟束手无策?”
李武苦笑:“事到如今才知,我方战略自始便存漏洞。满者伯夷利用地形优势,以极快速度和精准火力制敌。”
这种战术下,明军能撑到现在实属不易。
若继续纠缠,恐全军覆没。无奈之下,李武施展地煞七十二术。
先是唤来倾盆大雨扑灭火势;随后借狂风迫使敌船退避;再以浓雾掩护己方行动,同时将满者伯夷的潜伏船只笼罩其中。失去目标的敌军被迫停战,大明舰队趁机突围,朝岛屿方向急速撤离。
朱棣转身望向云雾间满者伯夷帝国的船队,长叹一声。
“我大明水师竟败于蛮夷之手,此为奇耻大辱!”
此刻,大明的船只破损严重,仿佛稍有风浪便将全军覆没。
“陛下,此次失利,轻视敌寇实为关键。”李武亦未料到一南洋小国会如此强劲。
“纵四方鲜有胜过大明者,然强于我处之处,各国不乏其数。”
李武深感自省。
“回朝即整军备战,重造舰队,此仇定当雪之!”
朱棣握拳坚定言道。
……
“这情况……”
扈曲揉着眉心,焦虑不已。
即便派出了精锐协助,叛军在多次交锋后已学会应对。
大型仰射床弩竖起充当防空利器,大明一时无计可施。
鏖战多时,虽仍占优,却难以速胜。
此刻需以智取胜。
双方比拼意志,谁先溃散,局势即分晓。
扈曲久经战阵,此刻神经紧绷至极。
深知持久对峙不利,必须尽快化解。
于是遣使与敌方接洽,探查叛乱根源。
追溯此事,始于西北一所学堂。
自李武推行新政设新学以来,各地渐次施行。
西域因路途遥远,进展稍缓。
学堂由罗成主持,汉人与各族子弟同受教化。
然而,在一次庆典上,意外突生。
那日是学堂盛事,众多官员到场。
典礼刚启,表演方开,忽闻火起。
“肃静!请诸位大人先行离场!”
有人喊话,让学生留原地,官员从容撤离。
待官员离去,最佳脱险时机已逝,火势迅速蔓延,多数学生不幸罹难。
西北边境突生变故,起初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学生离奇死亡事件,然而因其中一名死者为部族族长之子,局势骤然紧张。族长愤怒起兵,要求朝廷严惩相关失职官员。然而,当此事触及大明内部权力纠葛时,矛盾迅速升级。
大明派往平叛的军队本应稳定局势,但叛军却将**公之于众。士兵虽感同情,却未动摇军心。可那些躲在后方的官员轻视军力,致使后勤断绝,全军被迫投降,反成叛军主力。叛军掌控武库后,迅速吸纳大量民众加入,实力愈发壮大。
在这混乱之际,统帅扈曲认为首要解决的是内部问题。他主张清除引发战乱的官员,以彻底平息纷争。从平民立场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未来再次陷入冲突。否则即便暂时停战,隐患依旧存在。
“此事务必要由专人彻查,”扈曲思索后下达密令,“立即行动。”
数日后,目标官员名单呈上,他果断下令围剿,一夜之间血流成河,无数文官人头落地。此举看似残酷,实则一场深远的政治清算。待一切尘埃落定,所有头颅被送往叛军首领案前。
“叛乱根源已除,望即刻撤军。”笔墨之间尽显从容。
叛军首领目睹此景,震惊不已。他们从未料到,短短时间内局势竟发生如此剧变。
叛军首领原计划在孤立无援时起事,却未料到明朝如此迅速地清除了所有官员。这一变故让叛军首领感到困惑,但普通叛军却十分高兴。他们多为部落平民或投降的明军,早已厌倦持续的战事。如今问题解决,双方均无意再战。
扈曲特意将**告知众人,指出这场战争因**挑起,现已由他清除。继续交战只会两败俱伤,毫无意义。此役后,他的威望将达到顶峰,即便因越权行为受罚,士兵与部族也不会反抗。最终,叛军与扈曲达成协议:明军降卒归还原属部队;各部族返回原驻地并缴械;允许教化院文人进入部族与军队开展思想教育。至此,战争在李武支援前即告平息。
得知消息后,李武感慨道:“一切战争本质上都是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冲突。”他意识到反腐监管亟需加强,但当前还需专注于海防建设。李武决心在大航海时代有所作为,因此首要任务是组建强大的海上舰队。此前明水师过于庞大,面对轻便灵活的敌舰屡遭挫败。李武计划打造一支横扫全球的舰队,以确保国家利益。为此,原有笨重的战船如三桅炮船、广船等需改造为更灵巧的型号。新式战船体积较旧款缩小三分之一,火炮数量也减少一半。
李武为了解决火力不足的问题,选择在火炮射程上做文章,力求以更远的距离压制敌人。通过这种方式,新型战舰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用远程火力打击敌方舰队。
为增强机动性,李武设计了优化的帆索结构与动力装置。船体底部结合脚踏涡轮和手摇桨两种推进方式,显着提升了船只的速度与操控能力。相比传统仅依赖风帆或人力的模式,新战舰的动力系统全面革新,性能大幅提升。
这一设计理念受到此前针对满者伯夷帝国研发的战船启发,且李武计划将其推广至整个明军水师,使之成为标准配置。实际上,他也确实贯彻了这一想法。
同时,他大幅削减了水师中的近战部队规模,逐步淘汰接舷战的传统战术,将剩余兵力重组为海军陆战队,专注于特殊作战任务。这些陆战队成员配备适应水陆两栖作战的轻量化皮甲,负责泅渡、登陆及巡航等多样化行动。
其余战舰则专注于搭载水手与炮手,简化人员编制不仅降低了后勤负担,还增强了整体战斗力。随着新装备的陆续投入使用,水师士兵的防护需求转向轻便布甲,不再依赖厚重铠甲。
最后登场的是航母这一**性装备。这种战舰外形简洁,表面看似无武装,但内部蕴含巨大能量。其核心价值在于承载空中力量,包括热气球、未来可能诞生的战机和空降部队。这些空中单位可从航母起降,执行侦察、打击乃至护航任务。
然而,这些航母指挥的舰队存在明显缺陷:缺乏**能力,一旦失去空中掩护便形同虚设。因此,确保它们的安全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构建强有力的防御体系。
护航方式是以淘汰的各类大型福船、广船、三桅炮船环绕航母,形成坚实的防御圈,既充当火力支援又起到屏障作用。
这些船只按各自特性排列成环形防线,将航母及补给舰、运输舰置于核心位置。任何试图威胁航母的敌方势力,都必须先突破这重重包围。
以目前技术水平,尚无哪个势力能一次性摧毁如此规模的舰队。李武未曾料到,这种航母的问世将彻底颠覆大航海时代的海战规则,使航母战术提早数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应用。
凭借这些技术,大明已然确立了无可争议的优势。即便是在全球各大洋域,这支舰队亦堪称无敌。
然而,重建海军耗资巨大且周期漫长。好在李武有足够的耐心,掌控大航海时代的关键在于大明的选择,何时启动完全取决于他们。
李武只需稳扎稳打,待时机成熟便派遣舰队。至于**,他已制定扩张计划。**最初作为特种部队的秘密力量,近期在满者伯夷帝国与西北地区的多次露面后,李武认为不宜再对其隐藏实力。既然已被周边察觉,不如加速扩展,在对手反应前占据绝对优势。
**的数量迅速增加,新型武器体系也逐步建立。热气球性能优化,滑翔翼实现远程飞行。李武计划将**从特种部队升级为常规编制。各地的**基地正加紧建设,日常训练和专项演习均有详细规划。
于是,大明百姓常能看到空中有黑影掠过,城墙上悬挂绳索,士兵频繁攀爬。坊间流传军队中有高人修真成仙,为部下修炼神功,使人可御风而行,此说被艺人改编成评书广为传颂。
但李武仍有一隐忧,即制空权的争夺。要掌握制空权,唯一途径是战斗机,而当下大明尚不具备制造战斗机的能力。战斗机问世于一战,伴随第二次工业**完成。然而,大明至今连蒸汽机都无法自制。
即便如此,李武另辟蹊径,成功研发出争夺制空权的有效工具。
“就是这个!”
李武拿起设计图,兴奋地高声说道。
这个设计是他研究出的,一种可以替代战斗机的装置。
历史上曾有一个叫万户的人,尝试飞向天空,他在椅子上绑了许多**作为推进器。尽管行动失败了,但给了李武不少启发。
经过简化与优化,他最终打造出能短暂飞行的工具——**飞机。
它的尾部装有大量**制成的大型烟花,为飞行提供动力。燃料耗尽后,尾部会自动分离,释放前端的重型滑翔翼。
滑翔翼能在空中长时间滑行,操作员还能操控机翼转向或执行任务。
虽然离真正的战斗机还有差距,但它已具备最基本的制空能力。掌握了制空权,才能毫无顾虑地发挥实力。
有了这种初步的战斗机后,就能安心执行各种任务。
正当李武专注研究时,突然接到西北地区的报告。
原来,西北叛乱已被平定。
扈曲利用政治手段瓦解叛军斗志,与叛军达成和解,代价却是处决了西北七成以上的官员。
李武对这种官员本就持怀疑态度,情报也表明他们罪有应得。
他们只顾自己享乐,逼平民**,最后还得派军队平叛。
军队死伤惨重,他们却依旧安坐原位,甚至升官加爵。
即便报告给朱棣,他也难以接受。
果然,朱棣知晓详情后大怒:“岂有此理!”
幼时他曾听父皇讲述艰难岁月,如今新政避免了类似情况,可仍有官员忘本,需让军队代为解决。
如此大的损失,官员难辞其咎。
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
这是朱棣的想法。李武连忙说明这些官员已受惩处。
武将扈曲虽有越权之举,但其初衷尚佳,李武恳请朱棣从轻发落。
朱棣深表认同:“此行为确属越权,不过初衷与结果皆有益,当从轻处置。”
最终,朱棣命李武彻查其余官员,对扈曲的过失则宽大处理。
李武再度出面,专责整治因官员奢靡引发的严重后果。
虽需整治,但李武能做的仅限于设立专项机构进行核查。
此次事件暴露的问题在于大明反**力度仍显不足。
李武能想到的遏制办法,唯有增设更多专业机构,以更强力手段打击奢靡之风。
然而……
还有哪个机构能比锦衣卫更专业?
还有什么方法能比锦衣卫更高效?
锦衣卫,古老特务组织之一,连锦衣卫都难以应对的问题,难道真无他法可解?
李武思虑良久,得出结论:秘密监察或许是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