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还有些百姓心存顾虑,只是怯生生地站在一旁观望。
但很快,有几个被仇恨与愤怒冲昏头脑的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率先冲上前去,对着那些恶人拳打脚踢,尽情宣泄着多日来的憋屈。
有了带头的,其他百姓也像是被唤醒了斗志,刹那间,人群如潮水般汹涌而上,怒吼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震得人耳鼓生疼。
一旁负责主持的太监们,原本还端着架子,装模作样地维持着秩序,可看到百姓们如此汹涌的怒火彻底爆发,也不禁吓得往后退了几步。
其中一个太监下意识地捂住眼睛,嘴里还念念有词:
“怪不得圣上说要扒光衣服呢,瞧现在这个样子,这衣服啥的洗都洗不出来了呀!”
原来,在百姓们的愤怒宣泄下,那些恶人的衣服早已被撕扯得七零八落,沾满了唾沫、血迹与泥土,污秽不堪,确实已到了没法清洗的地步。
而这场公审大会,就在这混乱与激昂交织的场景中,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成为归德城历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爱恨交加的独特印记。
这样的场景,后来还被弄出了雕塑,年年逢同日,都会来许多老百姓,对这些祸害唾弃与辱骂。
而那些太监们,都被雕刻成正义十足的形象,还有一位戴着皇帝冕冠的巨大雕塑,站在最高处,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作:圣恩广场!
归德城的公审大会现场,百姓们积压已久的愤怒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他们对着那些被绑在柱子上的恶人又捶又打,尽情地发泄着内心的仇恨与委屈。直到精疲力竭,满腔的怒火渐渐化作无尽的悲伤,他们开始恸哭起来。
哭声起初是零散的,夹杂在人群的嘈杂声中,带着几分哽咽与抽噎。
可慢慢的,哭声愈发响亮,汇聚成一片悲戚的海洋,回荡在归德城的上空。
就在这时,不知是谁第一个再也承受不住内心汹涌的情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着京城的方向,声嘶力竭地高喊:
“万岁!”
这一声呼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百姓受到触动,纷纷效仿,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口中呼喊着“万岁爷”,感恩的话语滔滔不绝:
“感恩万岁爷为我们做主,惩治这些无恶不作的恶人啊!没有万岁爷,我们真不知道还要在这水深火热中熬多久。”
刹那间,“万岁”的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百姓们越是呼喊,心中的委屈与对当下艰难生活的感触就越是深刻,涕泪不受控制地横流满面。
他们回想起曾经听闻闯王来了不纳粮的传言,满心期许能过上好日子,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闯王所部在这儿胡作非为,简直成了魔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他们苦不堪言。
相较之下,如今皇帝陛下派来的人,惩治了恶人,还了他们公道,怎能不让人感恩戴德?
在他们心中,皇帝陛下就是那能拯救他们于水火的天神临尘。
若用阴谋论的视角去剖析,这无疑是“民心可用”的绝佳范例,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审大会,成功地将百姓心中对朝廷的不满转化为对皇帝的忠诚与拥护。
然而,远在京城的朱有建,若是听闻这般场景,或许只会苦笑着叹道:
“别感谢我,我也在艰难求生存中……”
他深知,天下局势波谲云诡,这一场小小的胜利,不过是在荆棘丛中踏出的一小步,前路依旧漫漫,要想真正实现国泰民安,还有无数艰难险阻亟待攻克。
但此刻,归德城的上空,“万岁”的呼声仍在持续,那是百姓们最质朴的期盼与慰藉。
王师的旗帜飘扬而至,如同一束穿透阴霾的曙光,瞬间点亮了归德城百姓那原本灰暗无光的眼眸。
这支军队刚一入城,便严明军纪,不取用老百姓奉献的哪怕一粒谷子,如此秋毫无犯的做派,让百姓们在惊愕之余,心底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意。
不仅如此,王军还雷厉风行地将流寇此前搜刮来的粮食,一股脑全部分给了全城百姓。
一时间,街头巷尾弥漫着喜悦与感恩的气息,百姓们手捧着粮食,眼眶湿润,口中喃喃道谢,仿佛劫后余生般庆幸。
然而,军中也有一则规定迅速传开:
粮食尽管分,可别指望分钱,这些钱财那可都是咱们主子的。
虽说有些百姓听闻此言,微微皱眉,心中略感遗憾,但念及王军的诸多善举,这点小遗憾也很快被抛诸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