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你,准你与朕共膳,待明日将内庭三千太监,领去御马监做专业兵演,此事与德化交接,务必给朕三日调教出来,至于要做甚,德化会与你说!”
朱有建目光炯炯,看向方正化,语气不容置疑,下达着一道道指令。
方正化乍一听闻这话,眼眸瞬间睁大,脸上满是惊喜之色,仿若得了天大的赏赐一般。
他先是愣了一愣,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即反应过来,连忙“扑通”一声跪地,以头抢地,接连磕了好几个响头,口中高呼:
“吾皇万岁万万岁!多谢圣上隆恩!”
那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响彻在殿内。
说起来,这世事的变幻当真玄之又玄。
一个多月前,崇祯派遣他去保定府监军镇守,那时的他哭得泪水涟涟,满心不愿前往。
为何如此?
只因他心里透亮,知晓闯军志在打入京城,而他身为皇帝亲军的头子,倘若不在京城守护主子,一旦城破,死后怕是无颜去见历代的皇帝爷。
这份忠心,日月可鉴!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主子却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行事极其英明。
指挥战略时条理明晰,环环相扣,让人不得不服。
而且还独具慧眼,懂得改良火器,为大明的军备注入新的活力。
更令人惊叹的是,之前令曹化淳带两千余人出征,竟能将闯贼那三十万余精锐打得落花流水,足足弄死了二十七万人。
这等战绩,岂是曹化淳一人所能达成的?
大家伙平日里相处,彼此年纪相仿,谁有多大能耐、几斤几两,相互间还能不清楚?
这分明是圣上天神下凡,凭借着英明神武的指挥才能造就的奇迹。
方正化跪在地上,心中感慨万千,暗暗发誓,定要倾尽所能,为圣上肝脑涂地,不负这份知遇之恩。
在那原本的历史长河之中,倘若方正化未曾前往保定府,而是坚定地守候在崇祯身旁。
虽说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大势或许难以逆转,但崇祯最后的结局,大概率不会那般凄惨悲凉。
彼时,御马监可是实打实尚有一战之力的。
作为曾经威风凛凛的皇家亲军,御马监有着深厚的底蕴,那些训练有素的将士们,个个都是能在沙场上冲锋陷阵的精锐。
若方正化带着他们拱卫京城,无疑给崇祯增添了一道坚实的屏障,让诸多心怀不轨、妄图卖国求荣之人,在起心动念之时,也不得不掂量掂量其中的分量,不至于毫无顾忌。
可叹命运弄人,方正化去保定府时,一下子就带走了一千二百人,使得京城的防卫力量大打折扣。
紧接着,李自成的大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当抵达宣府镇时,崇祯慌了神,又紧急调遣了三千人送往怀来卫,一千五百人奔赴保安卫,试图筑起一道道防线,阻挡敌军的步伐。
然而,这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京城的兵力愈发空虚。
等到李自成的大军最终兵临京城之下,崇祯环顾四周,才惊觉手中已然没有可用之兵。
无奈之下,他只得恳请壮丁入伍,期望能拼凑起一支抵抗力量。
可此时国库已然空虚,掏不出半分银子来犒赏这些临时招募的兵勇,壮丁们又怎会心甘情愿地卖命?
如此一来,外城很快便被攻破,敌军如潮水般迅速涌至皇城之外,将崇祯逼入了绝境。
走投无路之下,崇祯痛心疾首,做出了杀儿灭妻的决绝之举,最终自缢身亡,为大明王朝画上了一个无比悲壮的句号。
就事论事,在当时的情形下,派曹化淳去宣府这一决策确实存在诸多值得探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