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而,可在皇陵的外围区域,或是稍远一些的开阔之地,兴建一座华夏功勋坛。
此坛仿照天坛的规制样式精心修筑,大气磅礴又不失庄重肃穆。
要将华夏历代以来建有卓越功勋之人,统统在此立碑铭记,让他们永享后世子孙的香火供奉与虔诚祭祀。
这些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付出了巨大努力,人民怎可将他们遗忘?
他们绝对值得拥有千秋万代的敬重与祭拜。
至于究竟哪些人能够有幸入驻功勋坛,历代的史书典籍之上,皆有关于他们功绩的详实记录,一目了然,有据可依。
就拿本朝来说,相关记载同样完备,崇祯朝的功臣近在眼前,诸如袁崇焕,当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孙传庭、孙承恩、曹文诏、熊廷弼、周遇吉等一众名将,他们在沙场上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功勋卓着,入坛自是不在话下。
而且,在文治、工技等领域有突出表现的人才,同样要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迎入坛中。
届时,可依据不同的领域,将入坛之人细分为几大类别:
文、武、技、民,彻底打破男女、贵贱的界限,只要有功,皆能留名。
不过,想法固然美好,但朱有建也深知,当下大明必须先成功渡过眼前的重重危机,站稳脚跟,才有资格去展望未来,谋划这些长远之事,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谈起。
未时末,内卫匆匆入殿禀报,鲁有林求见。朱有建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这鲁有林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虽满心疑惑,他还是在弘德殿接见了此人。
此番进宫,鲁有林的装扮虽说仍是那身旧皂衣,模样瞧着并无二致,可整个人的精气神却全然不同往昔。
此刻的他,身姿挺拔,容光焕发,乍一看去,仿若一位年届五十的精壮汉子,浑身散发着抖擞昂扬之气。
见过朱有建,行过叩拜大礼后,鲁有林高高扬起手中所持的绳状物,情绪激动,声音都微微颤抖起来:
“圣上,您瞧!这可是用钢料精心制成的钢丝绳呐,老奴亲身体验、反复测试,觉着它的韧劲比起铁丝绳来,要强上许多,最难得的是,当下凭借咱们现有的工艺,无需借助那些繁杂、昂贵的机器缴合,便能直接制造出来。”
朱有建乍闻此言,不禁微微一愣,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惊愕之色,心中暗自思忖:
什么?钢丝绳?
如今这手工制造为主的技术条件下,没有专门的机器辅助缴合,竟能捣鼓出这玩意儿?
这实在有些超乎想象,科技发展的步伐当真如此之快?
王承恩见状,赶忙上前,从鲁有林手中接过那根钢丝绳,毕恭毕敬地呈递到朱有建手中。
朱有建接过之后,立刻全神贯注地反复端详起来。
果不其然,这的确是货真价实的钢丝绳,只见它直径约莫二毫米,由精细的四股钢线紧密缴合、编织而成,工艺精湛,每股之间贴合得严丝合缝,毫无松散迹象。
不仅如此,这钢丝绳柔韧性极佳,轻轻一弯便能自如卷曲,长度约摸有六尺,触手之处,表面光滑平整,手感细腻,再看那断口,也是平齐圆润,毫无毛糙之感。
朱有建心中暗自估量,以这般粗细,倘若将其拉制成阻挡线,用来对付骑兵冲锋,那无疑会成为骑兵的梦魇,让其马蹄难以前进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