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启用旧人,关外图谋(二)(2 / 2)

后世史学家们经过审慎考证,将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庄重地定为大明工业起始日。

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朱有建与鲁有林这两位时代巨人携手并肩,以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决断为大明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

自此,大明凭借着蓬勃发展的工业与领先世界的科技,一路高歌猛进,不仅真正超越元朝那广袤无垠的疆域,更是将影响力远播海外,成为威名赫赫的日不落帝国。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明因始终牢牢占据着工业与科技的制高点,持续嗷嗷领先世界,书写了一段绵延数百年、不败的传奇神话,令后世之人追思敬仰不已。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日注定被铭记,仿若一颗启明星,开启了大明全新的工业篇章——大明工业缔造者与天才设计师的首次邂逅,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而鲁有林,这位即将扛起大明重工与大明轻工发展重任的传奇大师,以其卓越非凡的技艺、高瞻远瞩的见解,赢得了无上殊荣。

待他功成名就之后,更是凭借终身成就奖,获赐在圣陵中那最接近圣祖的八层台一席之地,得以与曹化淳等一众近臣,以及双帝后共同辅弼在圣祖灵位周围,受万世敬仰。

此时,弘德殿内气氛庄重而热烈。

朱有建龙颜大悦,目光坚定地看向鲁有林,高声宣道:

“鲁有林听宣:朕即日起,于皇庄精心辟出一方宝地,全力兴建大明重工。

卿才高八斗,堪当重任,特命卿为总监,全权督造火炮及其他一切相关军工器械。

朕许你统领千人精英工匠,倾力建造规模宏大的工坊,工坊内设:

技艺精湛的铸钢场,专司模具雕琢的模具场,负责各类部件铸造的铸造场,掌控火药研发调配的火药场,用于成品检验测试的试验场,以及存放各类器械的器械场等,若后续发展需要,随时可按需增设。

着王德化全力配合你的工作,朕预计先行斥资一千万两白银,作为启动资金,后续倘若工程进展需要,可再行追加投入,务必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大伴,即刻拟旨!”

朱有建用人不疑,既然已然看透此人确有真才实学,能够精准领悟自己的宏图大志,那便不如快刀斩乱麻,直接开启这宏伟工程,让大明的工业巨轮滚滚向前。

鲁有林仿若置身梦境,听到这突如其来的任命与恩宠,一时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先是愣了神,呆立当场,片刻之后,才如梦初醒般,“扑通”一声重重地趴在地上,涕泪横流,那泪水似决堤的洪水,肆意奔涌。

他满心激动,哽咽着谢恩,口中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直觉得自己半生蹉跎,今日终于遇到了明主,好似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陡然撞见了曙光。

此后,自己心中积压多年、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的奇思妙想,终于可以付诸实践,大展拳脚了。

他深知,圣上既将此地命名为“重工”,其抱负与规划必然宏大深远,绝非仅仅局限于造炮这般单一事务,圣上的雄图伟略,已然昭然若揭。

回首往昔,积年累月以来,皇庄因种种错综复杂的缘由,被贬谪至此的相关器械人才,粗略估算,大抵已经有了数千人之多。

这些人无一不是能工巧匠,身怀绝技,却只能在此处暗自嗟叹,空怀壮志。如今可好了,终于盼来了转机,往后这些人都能各施其能,人尽其用,为大明的工业崛起添砖加瓦。

鲁有林不禁为圣上这等豪迈的大手笔、大气魄所倾倒,心中感慨万千。

大明立朝二百七十余年,纵观历史,唯有时任吴王的太祖皇帝,出于开疆拓土、稳固江山之需,才对火器相关事宜稍稍用过心。即

便那威名赫赫的成祖永乐皇帝,虽说南征北战、功绩卓着,也只是侧重于研究轮机之术,意图强化水师战力,却未曾真正有系统地、全方位地谋划发展工技,以图强国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