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启用旧人,关外图谋(一)(2 / 2)

王德化则缓缓地摇了摇头,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跟着深了几分,痛心疾首地说道:

“圣上,他过得很不好啊。时光匆匆,一晃已经过去二十年,本该精气神十足、刚入花甲的鲁有林,如今却已尽显老态、入了败相,看着就让人揪心。唉……”

这声叹息,饱含着对鲁有林境遇的怜悯,在静谧的夜色中悠悠回荡。

朱有建听着二人的话,低头思索了一下,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

“明日,派一辆宽敞舒适的马车去,把鲁有林接进宫来,朕于偏殿要见到他!”

那语气,不容置疑,仿佛已经下定决心,要给这位落魄的匠人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王德化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脸上浮现出显而易见的欣喜之色,赶忙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将这接鲁有林进宫的事儿应承了下来。

他心里门儿清,这可是在圣上跟前表现的好机会,若是把事儿办得漂亮,往后在宫里的日子肯定更加顺遂。

王承恩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将王德化的一举一动瞧在眼里,暗自叹息了一声。

他心里清楚,当年鲁有林对王德化极为照顾,两人关系匪浅,若不是所属监管部门不同,以王德化的性子,很有可能

就拜了鲁有林当干爹,成他干儿子了。

可如今,时过境迁,也不知这重逢会是个啥光景。

虽说朱有建心底对这鲁有林不报什么过高的期望,但出于对火器制造的执着以及对人才的渴求,他依旧想见见这个人。

他寻思着,万一这人真有两把刷子,能助他一臂之力,往后他还想在皇庄建立大明重工与轻工呢。

毕竟,如今宫里宫外有太多东西需要精心打造,而对于内庭各监这段时间的表现,他是越来越失望,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纯粹就是一种直觉,觉得他们办事儿总是差那么点儿火候。

三月二十一日巳时,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乾清宫偏殿弘德殿里,光影斑驳。

朱有建身着龙袍,端坐在威严的龙椅上,神色庄重。左右两边,王德化与王承恩垂手而立,宛如两尊护法。

殿下,跪着一个老头,身着一袭陈旧的皂衣,满头银丝在阳光的映照下愈发显得苍白,被朱有建叫平身后,他缓缓站起身来,身形佝偻,仿佛被岁月压弯了脊梁。

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那是岁月镌刻的痕迹,眼睛也浑浊不堪,透着历经沧桑后的疲惫与落寞,看情形确实破败得不成样子。

朱有建瞧在眼里,心头不禁一酸,轻声叹气道:

“给他赐座,近些!”

声音不大,却透着关切,在空旷的大殿里悠悠回荡。

那老头颤颤巍巍地坐下来后,便低垂着头,默然不语,浑浊的双眼似是沉浸在往昔的回忆之中。

朱有建也并未急于开口问话,只是不动声色地给王承恩递去一个眼神,那眼神仿若一道无声的指令。

王承恩心领神会,赶忙手脚麻利地从一旁取出一张早已备好的宣纸,而后毕恭毕敬地交给王德化,还不忘微微点头示意。

王德化感激地回望他一眼,那目光中饱含着谢意,接着便快步走向老头,身姿笔挺地站定后,行了一个标准的礼,双手将宣纸轻轻放在老头满是老茧的手上。

老头收到宣纸,也不慌乱,不紧不慢地从袖笼里摸索出一枚放大镜,那放大镜的铜框在岁月的侵蚀下已有些斑驳。

他将放大镜凑近眼前,仔细地端详起纸上的图来,一边看,一边微微点头,嘴里不时发出啧啧有声,像是发现了什么稀世珍宝,眼中的浑浊似乎也褪去了几分。

良久,他才缓缓抬起头,再次看向朱有建时,原本黯淡无光的眼中竟有了光彩,仿若久旱逢甘露的枯井,瞬间被注入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