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瞧在眼里,疼在心里,赶忙又上前一步,这次腰身弯得更低了,几乎要与地面平行,轻声细语地安慰道:
“圣上,您莫要太过忧心。这皇庄的人呐,平日里都是自力更生,靠着自己的双手操持生计,并不需要宫内额外拨钱救济。
如此一来,宫内真正需要咱们照料生活开销的,其实也就三万人而已。”
王承恩一边说着,一边偷偷抬眼,觑了觑朱有建的神色,见圣上的脸色稍有缓和,才稍稍放下心来。
听闻王承恩这番贴心言语,朱有建那原本紧绷如弦的神色,仿若春日里消融的冰雪,明显舒缓了许多,紧锁的眉头也如同解开死结的绳索,渐渐松开,眼眸中重新闪烁起希望的微光。
他微微仰起头,目光仿若穿透宫墙,望向远方,手指下意识地轻轻叩击着座椅扶手,暗自盘算了起来:
手头现有的这二百万两银子,虽说不算多,但若是精打细算,支撑两个月的花销应当不成问题。
更何况,如今前线战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瞧这势头,照目前的战事进展来看,不出一个月,前线的硝烟大概率便能消散,战事理应能够顺利结束。
到时候,一旦战事告捷,宣府缴获的金银财宝就会如同潮水般运抵京城,再加上按股份分得的金银。
朱有建脑海中迅速浮现出白花花的银山,粗略估算,应该能有个两千万两左右。
有了这笔丰厚的钱财打底,往后的日子,可就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好过多了。
届时,只需将宫中冗杂的人员适当分流,合理安排他们去各城市精心打理店铺,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妙计。
一来可以大幅削减宫内庞大的开支,二来还能凭借他们的辛勤劳作创造可观的收益,盘活收益。
想到这儿,朱有建愈发精神抖擞,掰着手指头,眼睛一眨不眨,仔细地算了又算:
宫女留下一千人,这一千人负责宫闱内的洒扫、伺候等精细活儿,足够维持日常运转;
太监留下三千人,他们办事麻利,忠诚度高,留下协助管理宫中事务。
每人每月平均花费十两银子用于吃食,如此一来,每月的饮食开销便是四十万两,再算上自己一家老小,顶多也就一万两。
照这样的花销,即便维持三四年的生活费用也是足够的。
朱有建的眼神愈发笃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安稳富足的生活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而且,随着日后店铺经营和田产收入的逐步增加,手头的钱财只会越来越多。
只要日后生活不过分奢靡铺张,懂得勤俭持家,这日子总归是能安稳地过下去的,自己也能安心地坐稳这江山,尽享太平盛世。
然而,倘若真以这般近乎苛刻、精打细算到极致的方式,去考量大明历代皇帝过往的用度花销,那些先帝们若是泉下有知,怕是要气得从陵墓中跳出来,捶胸顿足、老泪纵横。你说的人话否?
还区区两千万两银子,仅仅够维持四千人三四年的生计,还不能奢靡?
我们那会过得够好了,内库也从未有过两千万两现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