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超凡入圣的眼力,莫说是奴才这等见识浅薄之人,便是世间万千人等统统加起来,也不及圣上万一啊!
奴才能侍奉在圣上身边,实乃三生有幸,每日聆听圣训,犹如沐浴春风,只盼能多为圣上分担一二。”
这一番话说得抑扬顿挫,字斟句酌,马屁拍得恰到好处。
朱有建嘴角轻扬,那细微的弧度泄露了他内心的情绪,似是对这番马屁颇为受用,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
他轻轻摆了摆手,那动作带着几分慵懒与随性,便径直朝着御书房走去。
踏入御书房,一股淡淡的书香与墨香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慵懒地躺卧在榻上,身躯微微陷进柔软的锦褥之中。
可思绪却并未停歇,仿若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在脑海中翩跹起舞,转而开始思量起白日里去往火器监的种种事宜。
彼时,火器监的卢大匠,宛如一位专注的工匠大师,在自己的领域里默默耕耘。
这段时日以来,他一直潜心钻研,仿若钻进了火器的奇妙世界,心无旁骛。
他致力于第二代改良型手雷以及地雷的研发制作,实验室里常常灯火通明,他带领着手下的工匠们反复试验、改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他还深知团队协作的力量,与械器监通力协作,双方工匠们交流经验、共享智慧,全力改良投弹机。
力求让这些火器在实战中发挥出更大的威力,为大明的军队增添一份克敌制胜的底气。
当日上午巳时,金色的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洋洋洒洒地铺落下来,恰到好处地给紫禁城镀上了一层暖煦的金边。
朱有建身着一袭常服,只带着寥寥几个侍从,轻车简从地亲临火器监视察工作。
他的身影刚一踏入火器监的大门,仿若一道耀眼的曙光骤然降临,让火器监内正埋头忙碌、挥汗如雨的一众工匠们瞬间惊得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既惊又喜的神情溢于言表。
朱有建先是迈着沉稳的步伐,逐一查看了各项火器的制作进展。
他时而附身端详那些尚未完工的零部件,时而轻轻触摸已经成型的火器,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审视一件件稀世珍宝。
随后,他微微扬起嘴角,面上带着如春风拂面般温暖的微笑,向忙碌在一线、满脸疲惫却又干劲十足的工匠们送去了亲切的慰问。
他的言辞间满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认可与关怀,那温和的语调如同潺潺溪流,流淌进工匠们的心田,让他们原本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下来。
紧接着,朱有建的目光仿若被磁石吸引,落在了那些排列整齐、宛如钢铁卫士般的地雷之上,眼中不经意间露出一丝疑惑,轻轻开口问道:
“卢大匠,朕听闻这批地雷投放使用以来,居然未曾出现一枚哑弹,这可实属罕见啊!
要知道,此前白磷虽易燃,利于起爆,可当时设计之时并未充分考量到北地的气候状况,极易受其影响,就像一个在风雨中飘摇不定的孩子,难以稳定发挥作用。
如今竟能有这般出色的效果,你究竟是做了怎样的改良?”
言语间既有疑惑,又饱含着对工匠们智慧结晶的好奇与赞赏。
卢大匠听闻主子这番询问,内心的激动与感动仿若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溢于言表。
他下意识地与一旁的许大匠对视一眼,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欣喜。
他们深知,火器监沉寂许久,仿若被遗忘在深宫角落的明珠,许久未曾绽放光芒,如今终于迎来了圣上的关注,恰似熬过漫长寒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一切的付出与坚守都在此刻有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