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宣府危局,豫东有信(五)(1 / 2)

午后的暖阳慵懒地洒在御书房门前石阶上,朱有建便在这一方静谧天地里悠然垂钓,消磨着时光,仿若远离尘世的钓者。

整整一个下午,他都沉浸其中,心无旁骛,手中钓竿仿若与他融为一体,其间,他一共起竿三次,收获两条小鱼、一条大鱼,被他装进鱼篓里。

至于如何分辨鱼的大小,个中诀窍全在他收竿时的动作幅度与力度之上,经验老到的太监们瞧在眼里,心中自是有数。

倘若有画师将此刻的场景绘制成一幅即景图,那画面必定是:

御书房的门扉半开半掩,透着几分闲适,皇帝朱有建安然端坐于摇椅之上,身姿放松却又带着几分专注;

他双手稳稳握住钓竿,鱼线垂直而下,鱼钩悬空离地约一尺有余,仿若在静静等待着水下鱼儿的青睐。

王承恩身姿挺拔,静静侍立在摇椅左侧,眼神关切却又不失分寸,时刻留意着主子的需求。

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两名太监垂手而立,面容恭敬,身旁还站着一名宫女,身姿婀娜,眉眼低垂,手中或捧着茶盏,或拿着拂尘,随时待命。

再看那四根廊柱之下,各有两名内卫值守,他们身着劲装,目光炯炯,警惕地使注视着四周动静,确保这片小天地的安全无虞。

如此种种,构成了一幅仿若岁月静好的祥和画面,让人暂时忘却了宫墙之外的兵荒马乱,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今日已然十三了啊……”

朱有建原本静坐在湖边,手中执着钓竿,仿若沉醉在这片刻的宁静之中,可忽地,他像是被一阵冷风吹透了心扉。

轻轻叹息一声,那叹息声悠悠荡荡,瞬间打破了周遭的静谧。

他缓缓抬起手,动作带着几分迟缓与落寞,开始收起钓竿,每一个动作都似有千钧重。

目光也随之抬起,望向远方,只是那眼中透着的落寞与无奈,仿佛能将这一方天地都染得灰暗无光。

“离那个日子越来越近了,”

他喃喃自语,声音低得仿若只有自己能听见,

“今日这鱼也钓得差不多了,且起身活动活动,准备用晚膳吧。”

言语之间,满是对即将到来之事的隐忧,那隐忧仿若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勒住了他的心。

王承恩一直静静侍立在旁,将朱有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瞧在眼里,此刻见主子这般神情,心中已是明了。

他立刻转身,动作轻盈而迅速,轻声吩咐一旁候着的太监:

“快,帮主子收拾鱼竿。”

那太监忙不迭地应道,声音里透着几分小心翼翼,仿若生怕惊扰了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氛围:

“皇上,明儿可就是大朝会了,又要辛苦您啦!”

这话语里,满是对朱有建的关切,只是这关切藏在谨慎之后,在这宫中侍奉久了。

他自是知晓如今这位主子的脾性,轻易不敢多言,生怕一个不小心,触了霉头,那后果可不是他能承受得起的。

这话若是搁在从前的朱由检身上,那可真是天方夜谭,仿若两个不同世界的事儿。

朱由检在位时,那可真是宵衣旰食,每日天不亮就起身批阅奏章,深夜了还在为了国事劳心费神。

为了这大明江山,操碎了心,哪有这般清闲时光,能悠然坐在御书房钓鱼。

便是大明史上以清闲着称的嘉靖与万历两位皇帝,相较之下,怕都不及朱有建此刻的悠然自在。

这位主儿,平日里连奏章都懒得翻看,虽说时常待在御书房。

可那部汇聚华夏经籍之大成、堪称文化瑰宝的《永乐大典》,就那么明晃晃地摆在书橱里,他却翻都未曾翻过。

想当初,朱由检是因国事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研读,如今这朱有建却是识字有限,“永乐大典”四个字,他瞪大眼睛瞧着,也仅能认出三个。

更遑论知晓这部巨着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