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崇王、周王、襄王念及同宗同源的血脉亲情,纷纷展现出大义凛然的一面,慷慨解囊。
毫不犹豫地将自家半数的家产交到世子手上,助力他一路东奔,向着山东这边赶来。
为何不去北直隶与南直隶呢?
还是那道祖制的枷锁太过沉重,藩王不得擅离封地,这规定仿若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生生拦住了世子的去路。
于是,世子这一路逃难,如同做贼一般,藏头缩尾,半点不敢声张,生怕被人察觉行踪。
有人或许会心生疑问,唐王咋没这么干呢?
实则是祸事来得太过突然,仿若晴天霹雳,他还没来得及有所动作,灾祸便已如汹涌潮水般将他淹没。
另外他以为离北直隶近,闯军再怎么势大,都不会到他这里。
虽说这都过去两年多了,可眼瞅着闯军的势头愈发凶猛,如日中天,所到之处,一片腥风血雨,他们这些藩王世子哪还敢贸然返回封地,那无疑是自投罗网。
前些日子,听闻皇帝陛下有意推行股权制,还抛出了颇为诱人的橄榄枝,给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机会。
这些人私下一合计,觉得倒不妨赌上一把。
这赌注看似惊险,实则有着他们的考量:
输了,顶多也就是损失些钱财,虽说心疼,却也不至于倾家荡产;
可要是大明当真气数已尽,他们这些藩王即便死死守着封地,一旦落入闯军手里,那横竖也是个死路一条。
到时候,钱财、性命全都保不住。
要是运气好赌赢了,料想皇帝陛下就算日后反悔食言,看在同宗同族的份上,也不至于做得太绝,好歹能留几分情面,不至于赶尽杀绝。
只不过,这计划赶不上变化,鲁王和孔氏一族不知为何,态度强硬,不太乐意配合,这可让众人傻了眼。
他们没了主意,如同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机行事,期盼着能有转机出现。
被朱有建那一连串如机关枪扫射般的章程问得哑口无言后。
众人仿若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地回到某位大员在京城的的府邸。
刚一落脚,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再度陷入了一场激烈得如同战场厮杀般的争论之中。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那口径出奇地一致,纷纷埋怨崇祯吃相太难看,仿若一只饿狼,明摆着是盯上了他们的股份,想狠狠咬上一口。
来京城这一路上,他们也没闲着,早早就派出了手底下最机灵的探子,四处打听消息,把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
明明之前在与其他人商议合作时,根本不需要这些个繁琐得如同乱麻的条款。
崇祯为了促成合作,积极得很,连玉玺都备好随时等着用印呢,那热情劲儿,让人误以为合作已是板上钉钉。
可轮到他们这儿,就因为他们委婉表示不需要皇帝那所谓的破战法,还愿意溢价购买武器,以示诚意,崇祯居然就当场翻脸了,仿若变了一个人。
他们心里委屈啊,暗自嘀咕:
咱们都是什么人?
论起来,都是老朱家的自家人,血脉相连,打断骨头连着筋;
还有衍圣公在此,那可是天下读书人的信仰支柱啊,代表着无上的尊崇与威望!
这局面,他们实在拿不准主意,思来想去,决定赶紧派人快马加鞭赶回山东,这事儿非得鲁王、衍圣公亲自拍板定夺不可,那两位王侄哪敢擅自做主。
毕竟他们可代表不了整个鲁王府的意思,稍有差池,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