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胜信食趣,驰援斩监(一)(1 / 2)

朱有建宛如一只欢快的小鹿,脚步轻盈得仿若每一步都能踏出一朵春花,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径直朝着御书房奔去。

此刻,他的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满心惦记着一件顶要紧的事儿——

定要在那张繁复精细、犹如迷宫般的舆图之上,像个寻宝猎人似的,精准寻出鸡鸣驿堡、柳树沟与石佛湾的方位。

嘿,那可是实打实的赫赫战功铸就之地,是他朱有建的荣耀勋章!

往后历史的笔墨究竟会如何挥洒,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他暂且抛到了九霄云外。

起码当下,自己这条小命算是稳稳当当、结结实实地保住了,如同暴风雨中的小船,终于驶进了宁静港湾。

想到这儿,他忍不住暗自窃喜,嘴角不受控制地高高扬起,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活像个偷了腥的猫。

嘿,今儿个可真是痛快淋漓,仿佛浑身的毛孔都在欢呼雀跃!

忽地,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从前得了奖金的时候,都拿去干啥来着?

哦,对了,可不就是啤酒烤串嘛,那滋滋冒油、香气四溢的画面,瞬间在他眼前闪现。

可眼下正值春寒料峭,冷风一吹,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要不,改涮火锅?

这念头一起,就像小火苗遇上了干柴,“噌”地一下燃了起来。

要知道,在这大明的锦绣江山之中,火锅早已不是什么金贵稀罕的玩意儿,早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舌尖宠儿。

听闻这火锅的前世今生,那故事可就长了去了,最早能追溯到宋朝,就像是一位隐世高手,初露锋芒;

元朝时愈发兴盛,如同旭日东升,那涮羊肉的吃法,便是自元朝起,像一阵旋风般风靡大江南北。

待到大明朝,嘿,更是全民皆爱,普及四方,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

论及吃法,那真可谓是花样百出,足有十六种之多,酸甜苦辣咸,但凡舌尖所能想象的奇妙滋味,大明的美食巧匠们就像一群神奇的魔法师,都能给你炮制出来。

甚至有种微带毒性的中药,只因入口舌尖发麻,入喉略带刺痛,那麻劲儿比起麻椒更甚几分,活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引得一众饕客竞相尝试。

只要不闹出人命,总有人像飞蛾扑火一般,愿为这独特口感一饱口福。

朱有建兴致勃勃地将这心思随口一说,那值守太监就像他肚子里的蛔虫,机灵聪慧得很,眼珠子一转,瞬间心领神会。

这大明宫廷之中,各类火锅琳琅满目,材质更是千变万化,若是一样样数下来,粗略算来,好家伙,近万种之巨呢!

单是嘉靖年间,留存下来的御制火锅就超五千只,那位皇帝爷,对火锅的痴迷程度,在宫里可是出了名的。

简直就是个火锅“痴汉”。到了万历朝,亦是爱得深沉,又新添近两千只,好似生怕宫里的火锅种类不够丰富似的。

可叹世事无常,风水轮流转,轮到崇祯一朝,因食材耗费奢靡。

不得不颁下禁令,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寒霜,冻住了这火锅的热潮。

如此一来,宫中唯有老一辈的宫人,还能像翻找宝藏一样,在记忆深处回味火锅的鲜香。

这位内卫首领,年轻时在万历年间有幸尝过,那滋味,至今难忘。

至于那些年轻后生,不过是听闻过其美名,就像隔着玻璃看糖果的孩子,从未真正领略过滋味。

太监赶忙上前,哈着腰,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询问朱有建心仪何种火锅。

朱有建略一思量,眼珠子滴溜溜一转,觉得火锅品类倒是其次,关键在那调料的精妙搭配,那才是火锅的灵魂所在。

太监得令,像个得到指令的小陀螺,立马招呼一名小太监,二人一道风风火火地忙着筹备火锅去了。

这边王承恩回宫复命,刚踏入宫门,就像踏入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梦幻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