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型化的能量护盾发生器所产生的护盾仅仅只能将安装它的战舰包裹起来,但是这已经算是一种不小的进步了,最起码为各艘战舰多加了一层保护壳,提高了他们的战场生存率。
当然主武器也有了更新,退役掉了原来的爆裂激光炮,统一更换为高能粒子炮。
而战舰能源方面,齐一鸣也是思考良久后才要求科学院更改设计图纸的。
之前无论什么战舰都得使用能源块是有制约舰队指挥官的考虑在,但是经过两次长途跋涉的齐一鸣对这种供能系统深恶痛绝。
他要求科学院在更改了战舰供能系统后,在作战状态时可以不用做到能源自持,但是在常规航行中必须做到能源自持并保证舰上人员的日常生活所需。
这也是为之后长途远征做准备。
齐一鸣很清楚,如果所有作战舰艇在常规航行中做不到能源自持,那他计划中的远征根本就是空中楼阁。
于是科学院将反物质动力炉搬上了战舰,并将原本储存能源块的仓库改建为储能室。
在战舰战斗时,各个武器系统使用的能源除了动力炉中提供的能源外,大部分则来自这个储能室。
当储能室中的能源用完时,要么战舰退出战场要么被敌人击沉。
如果顺利退出战场,反物质动力炉又会开始缓慢的为储能室充能,直到储能室充满为止。
当然齐一鸣也会相应地建造一些后勤舰,这些后勤舰都会拥有一个巨大的储能室同时还会在其内部安置一条纳米修复机器人生产线,在舰队作战是负责为战场上的友舰补充能源同时还能修复友舰的装甲层。
这样一来就得制定一套新的舰队体系出来。
根据科学院的建议,一艘中型后勤舰在极限状态下可以支持十五友舰进行高强度的作战。
齐一鸣便先弄了个试行版的舰队编制表。
一支小队由17艘战舰组成,分别是一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三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五艘护卫舰再加两艘后勤舰。
五支小队编组为一个中队,而五支中队编组为一支大队。
至于大队往上该怎么配置齐一鸣还没想好,等到舰队逐步成型后再在指挥层面上考虑使用什么样的编制,以方便舰队指挥官调度。
接下来就是齐一鸣最关心的旗舰级战力了。
原本前人类联邦也是有旗舰蓝图存储在战星中的,可是按照齐一鸣能源自持的要求,再加上装备更新换代,这些旗舰的设计蓝图已经有些过时。
所以科学院战舰设计所干脆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了旗舰的。
当那些设计人员将蓝图提交给齐一鸣的时候,他居然被这些设计人员天马行空的想法给吓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