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浪高风急,你我且等尘埃落定。”
林鸿祯望向窗外阵风卷起的竹影,嘴角勾出意味深长的微笑:“老赵啊,你要知道,稳住阵脚才能永远站在疾风巨浪中央啊。”
宋志明将冰碗的几种配方告知给冯盛才后,班楼的生意重归昔日风光。
夏季烈日炎炎,不光是京中贵户们追捧的冰沙系列,上到高门贵女,下到贩夫走卒,谁不说一句班楼的冰碗好吃。
班楼大堂中坐满了购买冰沙的顾客。
董成手拿一个梅子冰碗,舀了一勺送进嘴里,边嚼边道:“若说班楼做贵人的生意还好理解,可宋兄也没忘了普通人家,特意设置了水果冰碗,价格低廉,味道也好,真是惠及百姓啊。”
宋志明失笑,“被董兄发现了。”他的确是建议冯盛才将一些冰碗的价钱往下压了,“班楼不该只为宗族贵人服务,普通百姓也需照顾到。”
他身前的木桌上也放着一碗琼浆冰酪,不过他却不急着吃,心思都在旁桌的讨论声上。
身旁紧挨着的木桌旁坐着两个商人打扮的中年男人,从二人讨论的内容来看,他们应是开米行的粮商。
一个手拿折扇儒雅些的米商道:“湖广的蝗灾可算压制下去了,我也准备将米价逐渐恢复正常了。”
这事宋志明是知道的,前段时日蝗灾闹得严重,消息在京城不胫而走,米价一度上涨到了五两有余。
幸而昨日就有小道消息传到京城,说蝗灾已经被巡查御史给遏制住,今年的米粮供应应是不成问题。
另一个声音粗犷些的米商摇头,他刻意压低了声音,不过还是被一边的宋志明听得一清二楚:“这米价里头的学问可深着呢,且再等等吧。”
“老弟啊,你还是太年轻。”
音色粗犷的米商往嘴里塞了一大口冰酪,露出满意的神情。
拿着折扇的年轻米商却满是疑惑:“可蝗灾不是已经平息?”
年纪大些的米商摇头:“且不说那御史还未归京,消息是真是假尚且不知,我就问你……”
“若是蝗灾去而复返,你我底价卖出的米不就亏本了?”
年轻米商拿扇子在额前轻扇两下,道:“老哥说的正是,那小弟就再观望一二。”
两人说完,皆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宋志明听了这话,正印证了心中的一二猜想。
同桌的董成也听到了米商们的交谈,与宋志明离开班楼后方将憋了一肚子的话问出口道:“宋兄觉得那米商说得对吗?”
宋志明打了个哑谜:“我自是望着蝗灾彻底平息的。”
他这话说得不错,米价以上涨到了五两多,若是再涨难民必然多起来,家中地窖存下的米届时可短暂接济一二。
可尽管他有私心,还是希望宋忠贤那个老东西能认真对待蝗灾,莫要让灾情复发。
董成听了这话,自然点头应是。
他是觉得平息蝗灾应当只是时间问题,宋御史再不济也做了十几年官,这等大事应当不会玩忽职守。
至于方才那两个米商的话?
董成摇头,商人以利为驱,谨慎些也是应该的。
京城中多数人都是这般作想,以为今年湖广的蝗灾已不足为据了,尽管米价依旧居高不下,但多数人都抱着等等看的心态,京城的天空下仍旧一片祥和。
三日后,宋忠贤一行人大摇大摆地回到京城。
蝗灾巡查御史归京,要先去到皇宫给庆安帝述职。
此次蝗灾能够及时平息,虽是司农寺那位姓王的大人率先将矛头指向虫卵,可宋忠贤是巡查御史,庆安帝自然准备将最大的功劳赏赐给宋忠贤。
至于其他司农寺的几位官员,他也会多少给些表示以示嘉奖,一同随行的太医院的三位官员并未派上大用场,庆安帝因着心情大好也赏了银子聊以鼓励。
此外,还有锦衣卫百户石友朋,因着规划有误损失了无名锦衣卫校尉,好在他顺利将宋忠贤父子从金岭寨救了出来,庆安帝并未责罚于他,不过也并未嘉奖就是了。
最大的‘功臣’宋忠贤进宫述职,带上了亲儿子宋玉。
宋玉并未给蝗灾贡献出有用的法子,不过宋忠贤早就想好怎么让儿子出风头。
临近回京的前几日,宋忠贤命宋玉跟着附近的百姓在武昌的田间巡视了几天,虽然只巡视不干活,但二人金尊玉贵的小白脸还是黑了好些。
看在庆安帝眼里满是唏嘘。
“宋爱卿真是辛苦了。”庆安帝感叹道。
说完,他又看了眼比宋忠贤还要更为黝黑的宋玉,二人俨然一对田间相依为命的父子,若不是一个身着官服,一个身穿锦衣,说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庆安帝都信。
庆安帝朝下首坐着的苏泰清感叹:“看来这巡查蝗灾着实耗费精力啊。”
苏泰清今日是特地被庆安帝叫来了解湖广旱情的,不过他心中何尝不知,宋忠贤作为他的女婿,这番举动也是圣上有意要借此抬举他,他自然高兴。
苏泰清颔首,喉间发出满意的笑容,不经意间看向下首站着的宋氏父子。
宋忠贤与宋玉立马拱手,宋忠贤抬头,谄媚地看向庆安帝,道:“老臣不辛苦,为圣上分忧,老臣万死不辞!”
宋玉跟着道:“万死不辞!”
二人一副坚毅忠诚的面容。
说来有趣,庆安帝平时很是看不惯宋忠贤这副狗腿做派,可今日他却并未厌烦。
庆安帝展露出少见的笑容,示意二人平身,他饶有兴致朝下面二人问道:“宋爱卿解决了一桩朕的心头大患,可想好了要什么赏赐?”
宋忠贤闻言,再次和宋玉叩首,声音带着祈求道:“老臣别无所求,惟愿陛下开恩,赐我儿宋玉一个荫监的恩典。”他看了眼身旁的宋玉,一副拳拳的爱子之心,“我儿若是能入国子监读书,他日也好继续为陛下效力啊!”
宋玉点头,殷切地看向皇帝,颤抖开口:“我定不负陛下所托,为陛下、为大周效力!”
庆安帝微微颔首,同意了这个请求。
他看向宋玉:“望你日后尽心为国,也算不辜负你爹的一片苦心。”
宋忠贤父子终于得偿所愿,二人按捺住心头的喜悦,再次重重地朝庆安帝叩首,齐声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