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更大的风暴,才刚刚开始(1 / 2)

李嬷嬷被拖走的脚步声刚消失在朱门后,御书房的檀香便陡然浓重起来。

苏婉儿望着地上那粒滚到脚边的珍珠,耳尖还火辣辣地烧着——方才赵顼甩向李嬷嬷的那一耳光,虽未落在她脸上,却震得她鬓角金步摇都晃了三晃。

\"苏姑娘。\"王公公的声音从身后飘来,带着股子老冰糖熬化的黏糊劲儿。

她转身时,见这六十来岁的老太监正搓着双手,枯树皮似的指节间捏着块姜糖,\"夜里别再往御花园走了,昨儿奴才听见西墙角有翻瓦的动静。\"他浑浊的眼珠左右一转,又迅速垂下,\"李尚宫倒了,可这宫里...总有人等不及要填她的位置。\"

姜糖的甜香撞进鼻尖,苏婉儿喉间一暖。

她望着王公公佝偻着背往偏殿去的身影,突然想起上月她替赵顼整理军报时,这老太监偷偷往她茶盏里添的桂圆。\"旧识?\"她捏着姜糖的手微微发紧——王公公话里那句\"宫外见过您昔日旧识\",此刻才后知后觉地刺进她心里。

生母早逝后,她在苏府连个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哪来的旧识?

除非...

\"苏伴读。\"

赵顼的声音像片落在心尖上的雪。

她抬眼时,正撞进他眼底未褪的暗潮。

皇帝倚在御案边,龙纹袖口沾着半块墨迹,分明刚批完折子,却连朝冠都未戴正:\"明日起,御书房的旧档归你整理。\"他指节敲了敲案上那叠泛黄的《大昭典制》,\"朕要看着这些老东西,别再养出第二个李尚宫。\"

苏婉儿屈膝行礼,发顶掠过他袖间的沉水香。

她垂眸时,正看见御案下露出半角朱漆木匣——正是方才装着李嬷嬷旧值更记录的那口。\"是。\"她应得轻,指尖却在袖中掐紧了玉璜。

那玉璜贴着腕骨发烫,像在应和她突然加快的心跳——先皇后失踪的胞妹,李嬷嬷原姓秋,还有王公公说的\"旧识\",这些线头该是时候拧成一股了。

第二日卯时三刻,御书房西暖阁的门刚开条缝,苏婉儿便裹着晨雾进去了。

她接过小太监捧来的铜手炉,目光扫过满架的青蚨锁——这些锁着前朝密档的铜匣,李嬷嬷管了十年,钥匙从来不离身。

如今她倒了,钥匙正躺在赵顼今早亲手交给她的檀木盒里。

\"哗啦啦。\"

铜锁落地的脆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苏婉儿翻开第三只匣子时,指腹突然顿住——最底下那卷奏疏的封皮泛着不寻常的青灰,边角还沾着暗红的渍,像血。

她展开时,墨迹未干的字迹刺得她瞳孔微缩:\"秋氏女通敌,私传边报与北戎,证据藏于...秋氏\"二字被重重圈起,末尾却没了署名。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

苏婉儿盯着\"秋氏\"二字,忽然想起李嬷嬷被带走前那声嘶喊:\"那玉璜...\"她猛地攥紧奏疏,腕间玉璜的温度几乎要灼穿皮肉——原来李嬷嬷姓秋,原来先皇后的胞妹也姓秋,原来这玉璜,或许正是当年秋氏女通敌的证物?

\"伴读姐姐。\"

小宫女送茶的声音惊得她迅速将奏疏塞进袖中。

苏婉儿垂眸掩住眼底翻涌的暗潮,接过茶盏时,指尖在案头的宣纸角轻轻一勾——那是她昨夜誊抄的奏疏副本,墨迹还带着松烟墨的清苦。

她故意让纸角露出半寸,看着小宫女端着茶盘退下时,眼角余光扫过那抹青灰。

果然,第二日未时二刻,御书房的雕花窗棂被风刮得\"吱呀\"一响。

苏婉儿正伏案抄录《起居注》,余光瞥见一道黑影从梁上溜下来——是李嬷嬷的干儿子小顺子,昨日还替她送过参汤。

那小太监猫着腰摸到案前,颤抖的手刚要去抓那卷真奏疏,房梁上突然跃下道身影。

\"拿下!\"

马侍卫的声音像把淬了冰的刀。

他玄色劲装翻飞,三两下便将小顺子按在地上。

苏婉儿放下笔,看着小顺子脸上的冷汗滴在青砖上,忽然想起王公公昨日说的\"翻瓦动静\"——原来不是御花园,是御书房的房梁。

\"苏伴读。\"马侍卫押着人过来时,腰间的佩刀撞出清响,\"这小崽子说奉了主子命来取账本。\"他话音未落,小顺子突然尖叫:\"是李尚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