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奇距城关仅三十丈,若发箭,必是万箭齐发之势。
然而,李奇神色自若,抬头朗声道:“李牧将军,可愿出城一谈?”
“上将军,此事恐有伏笔。”
“这李奇惯会耍弄心机,不得不防。”
“是啊,在南阳之战,李奇正是以计谋诱使庞煖将军中招,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此人心思深沉,必有隐情,绝不可掉以轻心。”
“属下建议,直接用乱箭射杀……”
几位代地将领听闻李奇邀约后,立即严肃地向李牧进言。
李牧瞪了他们一眼,冷声喝道:“战场上本就讲究兵法谋略,用计亦为常事,成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克敌制胜。”
“再说南阳之战,李奇何曾使用诡计?他堂堂正正取胜,而我们派刺客暗害他,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奸计吗?”
众人闻言顿时哑口无言。
确实如此,若连兵法谋略都算作奸计,那他们派刺客的行为岂非更不堪?
“李奇敢于孤身前来,足见其胆识。
若他怀有恶意,这样的行为才真正让人不齿。”
“打开城门,我亲自出关与他相见。”
“两军交战,士气最为重要。
李奇既敢至此,若我李牧退缩,又如何能让麾下将士保持斗志?”
李牧沉声说道。
随即转身下关。
他独自一人策马直奔城外李奇所在之处。”李牧,特来一谈。”
李牧下马后,面无表情地对李奇说道。
见李牧态度冷淡,李奇并未介意,也从马上下来。
几名随从立刻上前摆好桌椅与坐垫,茶水、烈酒早已备妥。
安排妥当后,李奇身边的随从返回军阵。
此刻,偌大的战场仅余李奇与李牧二人。”请坐。”
李奇坐下后,伸手示意对面的李牧。”嗯。”
李牧简短回应,落座后与李奇相对而坐。”久仰李牧将军威名,今日得以一晤,实乃荣幸。”
李奇微笑举壶,为彼此斟满一杯酒。
李奇威名赫赫,数年间从普通士兵升至上将之位,此等成就举世罕见,更兼其年少成名,更是前无古人。
李牧今日有幸得见,但若李奇欲劝降,实属多余。”李将军客气了,不妨一同饮酒。”
李奇举杯相邀,言辞间充满豪情。
李牧坦然接过酒杯,“自当奉陪。”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饮尽杯中酒。”李将军难道不怕我心存他念?”
李奇轻笑。”以将军之智勇,断不会行此等事。”
李牧镇定回应。”李将军过誉了。”
李奇再次举杯,“倒是有一事不明,敢问将军心中如何看待这天下局势?”
“诸国各有千秋,然秦国情势独特,历代明主奠定了今日基业。
放眼天下,能与其抗衡者寥寥无几。”
李牧略显惆怅,“如今李国大势已去,只盼能以血肉之躯守护故土。”
李奇摇头,轻叹道:“你以为这就是当今天下的局势?”
李牧目光微凝:“难道不是如此吗?”
李奇缓缓道:“你只看到各国割据,秦国拥有统一天下的根基。”
李牧神情一滞。
李奇继续道:“中原大地已被 ** 千年,诸侯纷争延续数百年,其间因战乱死去的同族同胞何止百万千万?你可曾在意过这些?”
“这些年来,虽然各国有界分,但你可曾想过,我们本是同根同源,皆属炎黄一族,却被内耗至如此境地?”
李牧眉头紧锁,默然无语。
李奇注视着他,沉声道:“身为边疆守将,你深知外族的威胁,也明白他们对中原虎视眈眈。
或许现在他们尚无力侵扰,但未来呢?若我辈继续互相残杀,谁又能保证不会崛起一位雄主,整合异族?”
李牧心中震动,他明白李奇所言皆出自真心。
李奇最后说道:“你有忧患意识,这是好事。
但能否超越眼前的格局,看到更深远的意义,这才是关键。”
李牧低头沉思,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在天地之间,在炎黄族的大义面前,他选择守护族群,而非局限于一国一家。”同族之本。”
“异族之患。”
李牧低声呢喃,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思绪。
是的。
李奇所言非虚。
身为边疆统帅,他常年与异族周旋,手刃及指挥大军击溃的异族不胜枚举。
异族也曾屡次败在他的手中。
然而,他也目睹过那些异族在中原大地上肆意杀戮的 ** 。
他们视中原的炎黄子民为草芥,随意屠戮、劫掠,无恶不作。
他们不懂礼仪,只知掠夺。
近年来,与异族的交锋中,李牧清晰地察觉到他们的力量正不断增强,愈发难以对付。
李国推行的胡服骑射虽威力巨大,但起源于草原的异族同样不可小觑,甚至可以说,李国的这一策略正是从异族的战斗方式中改良而来。
李奇的话犹如重锤敲击他的心房,无数因异族 ** 而亡的同族无助的哀号,以及他们不甘离去的身影,在李牧脑海中浮现。
异族之患,绝非空谈,而是确凿的事实。
这一切,李牧都亲历过。
当李牧陷入沉思之际,李奇再度开口。”李牧将军,请看。”
李奇抬手指向代城城墙上身穿红甲的李国将士,随后又指向身后无数身披黑甲的秦军锐士。”你看见了吗?”
李奇问道。
李牧默然无语。”不错。”
“对你来说,我身后这些锐士或许都是敌人,但你是否想过,他们同样是炎黄子孙,与你背后城关中的李军一样,同根同源。”
李奇的声音如洪钟般响起,蕴含着源自血脉深处的呼唤。
……
ps:求月票。”如今我秦国蓝田大营和函谷大营总计六十万兵力。”
“我所统领的兵马已近百万,其中精锐便有十余万。”
“你的才能确实令人瞩目。
以代城为核心,左右两翼布阵,三十万兵力足以全力一战。
若秦军发起强攻,此战必将激烈无比。”
“双方死伤恐怕都会达到十万、二十万,甚至更多。”
“你也清楚,此战注定是一场败局。”
“但你看看身后的李国将士,再看看我的秦军精锐。”
“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有喜怒哀乐。
他们更是我华夏族人,血脉相连,同宗同源。”
“一旦开战,便是惨烈厮杀。
数十万性命可能因你的一念之差而消逝。
而我华夏的青壮年也将损失惨重。
到那时,异族联合崛起,颠覆中原,而我们却自相残杀,走向 ** ,这难道是你所希望看到的?”
“难道你想看到华夏后裔在异族欺压下苟延残喘吗?”
“李牧。”
“或许你心中怀有忠诚,有为臣尽节的大义,但你知道什么是族群大义吗?”
“一家一户的兴衰荣辱,又怎能与整个族群的安危相比?”
“当年韩国 ** 时,韩非愿意以死报国,以彰显忠诚。
然而当他明白华夏族群独一无二,族群安危至关重要时,他放弃了赴死。
因为他的心胸不再局限于一国一姓,而是面向整个华夏民族。”
“韩非都能做到,身处边疆、深知外敌之害的你,为何不能呢?”
“这片中原大地 ** 已久,战火连绵,我华夏子民饱经战乱。
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漠视百姓疾苦;那些自命高贵的君王,只顾一己私欲,何曾真正关心过天下百姓的生死?”
“这样的 ** 局面该结束了,而唯有秦国能终结乱世,统一天下,让华夏免于战乱,永享太平。”
“在华夏的和平与安定中,一家一户的恩怨又算得了什么?为那些腐朽的权贵赴死,为不顾百姓生死的君王殉葬,值得吗?”
\"当年韩国 ** 时,韩王抛下全城,连同大臣也弃之不顾,仓皇逃窜。”
\"我在攻破寒郸之际,你所效忠的那位,连同他的太子、亲生骨肉都选择了逃避。”
\"击败廉颇之后,我将你所效忠的那位团团围住,你知道吗?为了活命,他甚至提出愿意将整个李地割让给我,只求我能放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