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认识此人(1 / 2)

随后,他注意到军情中的署名——李奇。”这位神医名叫李奇?”

夏无且惊讶地问。”正是。”

嬴正点头回应,“怎么,夏太医认识此人?”

“不,素未谋面。”

夏无且连忙摇头,然而心底却浮现出十七年前女儿对他所说的一句话:

“爹,要是将来我怀上正哥哥的孩子,是男孩的话,就取名嬴奇,好不好?嘿嘿,多好听呀。”

那是女儿与嬴正团聚后带他迁居咸阳时说的话。”李奇。”

\"不过是巧合罢了。”

\"阿房,你到底去了哪里?\"

\"父亲找你找了许多年,始终没有你的消息。”

夏无且心中满是无奈地想。

或许正是看到李奇这个名字,才让夏无且想起了女儿曾经对他说的话。

...

\"这是金疮药的方子,你看能否大量生产?\"

嬴正走到夏无且身旁,将方子递给他。

夏无且回过神,双手接过,一看之下,脸上立即浮现钦佩之色。”如此良药,所需材料竟这般简易,实乃化腐朽为神奇。”

\"李奇果然才华横溢。”

\"有他在军中行医,我大秦将士便能保命无忧。”夏无且感慨道。”能否大量生产?\"嬴正再度询问。

如果是其他人,嬴正早就呵斥了,但面前是夏无且,他最爱的女儿的父亲,这让他不由自主心生好感。

嬴正对夏无且格外优待。”臣遵旨。”

\"这金疮药可以大量制作。”

\"甚至比臣之前配制的疗伤草药还要简便。”

夏无且肯定地回答。”很好。”

听到这话,嬴正彻底安心了。

如果金疮药难以制成,军中伤兵的救助就会遥遥无期;但若可轻易制作,以大秦国力,很快就能普及全军。”夏无且听旨。”嬴正当即说道。”臣在。”夏无且一愣,随即跪拜。”寡人赐你太医院的权力,并准许从国库调取财物采购金疮药药材,你务必将寡人所需的金疮药尽快制成,尽早惠及全军。”嬴正严肃道。”臣领旨。”

夏无且立刻回应。

但他接着说:\"大王,此事臣虽可完成,却不太合适。

这金疮药是李奇神医所创,这次的研发理应以他为主,臣这样是否显得不够尊重功臣?\"

“李奇真是医师?”

嬴正笑了笑,眼中带着几分戏谑。”这金疮药不就是他配制的吗?”

夏无且疑惑地问。”确实是他配制的,但他的身份不是医师,而是我秦国的勇士,如今已是十级封爵、统领万人的大将。”

嬴正语气中透着骄傲。

在他秦国,只有这样的臣子才能这般出色。

不仅武艺超群,更通晓医术,在整个天下,如此年轻的杰出人才,又有哪个国家能够拥有?

“他居然是秦国的将领,而非医师?”

夏无且震惊不已。

他本以为李奇是个天赋异禀的名医,却没想到他竟然是秦国的悍将。”好了。”

嬴正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完成金疮药的配制并推广到全军。”夏太医,你带配方去准备金疮药,记住,这是我秦国的重要机密,除你之外,任何人都不得知晓配方,我不希望这灵药落入敌手。”

“请大王放心。”

“这配方除了我,不会再有第三人知道。”

夏无且郑重承诺。”去吧。”

嬴正点头示意,挥了挥手。

夏无且恭敬一拜,满怀期待地离去。”诸位对此金疮药有何看法?”

嬴正环视众大臣问道。”此药堪称神品,不仅能大幅降低我军伤亡,还能保全老兵实力,对秦军至关重要。”

“献出此药的李奇,理应厚赏。”

“此功劳足以封侯。”

王绾率先发言,声音洪亮有力。

身为丞相,他敏锐察觉到嬴正对李奇的高度评价,从杀暴鸢到献药,李奇的功绩堪称空前。

若有人质疑贬低,无疑是冒犯君主,他可不会这么做。”臣等赞同。”

“此功需重奖重封。”

李斯、冯去疾等大臣也纷纷附和。

见无人反对,气氛愈加热烈。

秦王嬴正心中愈发笃定要对李奇进行重赏:“确实,李奇此子不仅力能扛鼎,屡建战功,其献上的金疮神药更是功在社稷,较之灭国之功亦不遑多让。

若不厚赏,寡人何以服众?”

“然而具体如何封赏,却是个棘手的问题。”

嬴正眉宇间流露出沉思。

当前李奇位列左庶长,统领大军,担任万人将一职。

再晋升即为五万人将,相当于一方副将;而五万人将之上,则是十万大军的主将,与蒙田平级。

无论是在医道革新还是金疮药贡献方面,李奇的功劳都极大程度稳固了大秦根基,甚至超越灭韩之功。

这让嬴正一时难以决定赏赐幅度。

封为五万人将虽显诚意,却又略显不足;封至十万大军主将,又显得过于慷慨,恐引发非议。

见嬴正面露难色,王绾灵机一动,笑道:“大王可是为如何封赏李奇而犹豫?”

“正是如此。”

嬴正答道。”封赏少了有失公允,封得多了又恐招致非议。”

嬴正语气中透着威严。”臣建议暂且搁置封赏事宜,待灭韩之后再行定夺。

毕竟谁也无法预料李奇是否会继续为我大秦建功立业。”

王绾进言道。

听罢此言,嬴正颔首表示认可。”你所言甚是。”

“关于李奇的封赏,不妨待灭韩之后再作决断。”

嬴正脸上随即浮现出轻松神色。

转身看向沙盘:“希望李奇不负所望,为寡人带来更多惊喜,那时寡人自会给予更丰厚的封赏。”

……

pS:更新完毕,兄弟们,求数据支持啊!

韩都·新郑。”大王!”

“蒙武、蒙田亲自率军,已从四面合围,直逼都城。”

“如今都城守军不过三万,且多为溃散之卒,难以支撑太久,请大王速作决断!”

一位韩臣惶恐地向高位上的韩王汇报。

阳城沦陷后,韩国已无屏障可言,再也无法抵挡强敌。

暴鸢死后,韩国再无能领军作战的大将。

此刻。

每位大臣都能预见局势,但没人想到秦军推进得如此迅猛。”如何是好?”

“寡人该当如何?”

“难道只能向秦称臣?”

“我大韩数百年的基业,难道要在我手中毁于一旦?”

韩王脸上满是不甘与无奈。

向秦国投降?绝不可能!试想,昔日尊贵的王者,如今却沦为阶下囚,谁能承受这样的屈辱?

“韩卿,李、魏两国难道还未冲破王简的防线?”

韩王满怀期待地望向韩非。”大王。”

“为时已晚。”

“王简治军严谨,滴水不漏。

他在李魏边境驻守,无论哪国出兵,他都会反击。

李魏多次尝试,均被轻松化解。”

“如今。”

“摆在大王面前的路只有一条:要么投降秦国;要么誓死抗争,与国家同存亡,即便国破君亡,也要留名千古。”

韩非严肃地说完。”血战到底?哪怕国破家亡?”

韩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惧意。”不,寡人不能死!”

“若寡人身死,大韩就彻底完了。”

“没了寡人,将来何谈复国?”

韩王显出恐惧之态,尽管表面说得慷慨激昂,内心却对死亡极度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