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抉择:谁主中原?】
广明元年冬,曹州局势稳固,粮草充足,民心可用。赵信召集幕僚于大将军府议事:
“如今我军已立足中原,下一步,当图扩展。”
“郓州为兖州门户,控扼南北水陆要道,若能得之,则可连通河北,进退自如。”
长史李严分析形势:
“郓州守将朱温原为唐廷将领,后投降黄巢,但并未真正归心。”
“其人野心勃勃,素有自立之意。”
“若不早除,必成后患。”
司马周通则提出建议:
“郓州城高墙厚,强攻不易。”
“若能诱其出战,再设伏围歼,便可破其主力。”
赵信沉思良久,最终拍板:
“兵贵神速,不可久拖。”
“我军士气正盛,应趁势而动!”
“传令各部,整军备战,十日后誓师东征!”
【出征誓师:铁血雄风,震慑四方】
十日后,曹州校场鼓声震天,旌旗猎猎。赵信身披银甲,骑乌骓马,亲自登台誓师:
“诸位将士!”
“我们从乱世中崛起,靠的是勇气、忠诚与信念!”
“今日东征郓州,不是为了称王称霸!”
“而是为了百姓安定,为了这片土地不再流血!”
众军齐声高呼:
“誓死效忠!”
“东征必胜!”
随着号角吹响,大军开拔。此次出征兵力共六千人:
三千步兵为主力;
一千骑兵负责侦察与追击;
五百“无当飞军”作为先锋部队;
另有民夫两千人随行,负责后勤运输。
赵信亲率中军,李严留守曹州,统筹政务与粮草补给。
【首战告捷:夜袭张店,斩敌斥候】
大军行至郓州边境,前锋报告:
“前方三十里处张店镇,有朱温斥候数百驻扎。”
“疑似为侦测我军动向。”
赵信当即下令:
“命‘无当飞军’轻装夜行,绕后突袭。”
“主力部队暂缓前进,待敌混乱后再行合围。”
当夜,飞军悄然潜入敌营。他们以弩箭齐射,迅速击杀哨兵,并放火制造混乱。敌军惊慌失措,四散奔逃。赵信率主力赶到,一举歼灭残敌。此役虽小,却极大鼓舞士气,也为后续作战提供了宝贵情报:
朱温尚未集结主力,仍驻守郓州城内;
其部署分散,意图以游击战术消耗我军;
郓州外围防御薄弱,可择机突袭。
【攻城之战:智取郓州,瓦解敌军】
数日后,赵信大军抵达郓州城下。朱温闭门不出,只在城头布防,试图拖延时间。赵信知其意图,遂改变策略:
“强攻不如智取。”
“可派人假意投降,混入城中。”
“待夜深时分,内外夹击。”
他派出旧将刘云为“降使”,携带金银珠宝进城劝降。朱温果然心动,将其引入城内。次日夜间,刘云等人突袭城门,点燃火把,打开西门。早已埋伏多时的“无当飞军”趁势杀入!赵信亲自擂鼓助阵,全军奋勇冲杀。郓州守军猝不及防,纷纷溃败。朱温仓促迎战,被赵信一箭射中左肩,落马被擒。
【收编敌军:安抚民心,巩固统治】
郓州既克,赵信未加屠戮,反而亲自释放朱温,赐酒压惊:
“你非庸才,只是生不逢时。”
“若愿归顺,我可授你副将之职,共同治理此地。”
朱温沉默良久,终拜服于地:
“愿效犬马之劳。”
赵信此举震动军中,许多原朱温部下纷纷请降。他随即任命:
朱温为郓州团练使,协助地方治理;
刘云为城防统领,负责治安;
另派影卫司官员监督政务,防止异动。
同时,赵信发布《郓州安民告示》,宣布:
一、免除今年田赋;
二、开放仓储赈济灾民;
三、禁止军队扰民,违者斩;
四、鼓励商旅往来,恢复市场秩序;
五、凡愿从军者,给予田宅与俸禄。
短短半月,郓州秩序恢复,人口增长,军力扩充至八千人。
【尾声:中原逐鹿,序幕开启】
入夜,赵信登上郓州城楼,远眺东方。他知道:
这只是中原争霸的第一步。
魏博、宣武、河东等地节度使已察觉赵信崛起之势,势必不会坐视不理。而朝廷也已派遣监军南下,意图联合各地藩镇围剿。但他毫不畏惧:
“乱世之中,强者为尊。”
“我赵信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绝不会回头。”
他转身对李严说道:
“传令各部,整顿军备。”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兖州。”
远处,风起云涌,仿佛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在郓州城内,灯火通明,百姓安居,一个新的政权正在冉冉升起。
【局势骤变:唐廷反扑,四面楚歌】
广明二年春,赵信掌控曹州与郓州,势力迅速扩张,震动中原。朝廷震怒,下令:
命监军张承业赴河北,联络魏博、宣武、河东三镇节度使;
集结五万官军南下,意图围剿赵信;
同时派遣使者出使黄巢,试图与其联合夹击赵信。
赵信召集幕僚紧急议事:
“如今我军虽已立足中原,但兵力不过八千。”
“若被多方合围,恐有覆灭之危。”
长史李严分析局势:
“当前最忌分兵作战。”
“应先稳住北方,再图应对南方唐军。”
司马周通建议:
“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素来不满朝廷压制,且与朱温旧怨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