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的危机解除后,码头的修缮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林远案头的账本却愈发沉重。苏婉娘捧着最新的损失统计,声音带着焦虑:\"掌柜,倭寇袭扰加上技术泄密风波,光是商船损毁和货物赔偿,海运联盟的账面上就亏空了十二万两白银。陈记商行等涉事商户破产,剩下的股东都在吵着撤资。\"
林远翻开那些布满红笔批注的账本,受损商户的诉求书几乎将桌面铺满。福州的茶商因船只被焚血本无归,杭州的丝绸庄因货物落水损失惨重,更有漕帮小头目哭诉:\"祖上传下来的三艘货船全沉了,现在全家老小连饭都吃不上!\"这些文字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心脏——若不能妥善解决赔偿问题,海运联盟恐怕将分崩离析。
与此同时,暗影小组传来密报:葡萄牙人与倭寇在暗中散布谣言,称\"大明海运风险极高,投保番邦商行才是万全之策\"。东南亚的港口甚至出现了葡萄牙人设立的保险机构,以\"赔付迅速\"为诱饵,吸引大明商户转投。林远意识到,这不仅是经济危机,更是一场争夺海运话语权的暗战。
\"必须建立我们自己的保险体系。\"林远在联盟紧急会议上掷地有声。此言一出,会场顿时炸开了锅。漕帮老舵主拍案而起:\"拿真金白银去赔那些不确定的损失?这不是打水漂吗!\"泉州海商代表也连连摇头:\"货物出事本就是天命,哪有强行摊派保险的道理?\"
面对质疑,林远拿出一叠厚厚的数据:\"自海运联盟成立以来,遇上海盗劫掠、风暴沉船的事故,每年损失白银超三十万两。若能将这些风险平摊,商户只需缴纳货物价值的3%作为保费,便可在遇险时获得全额赔偿。\"他展开一张曲线图,\"这是算术班根据十年航海日志绘制的风险概率图,证明保险可行。\"
然而,推行保险制度远比想象中艰难。首先要解决的是信任危机。林远带着算术班弟子走访沿海商户,现场演示风险计算:\"假设一艘载满瓷器的商船价值五千两,三十艘船中每年平均有一艘遇险,那么三十艘船的保费总和(4500两)足以覆盖损失,还能预留部分盈余作为储备金。\"但仍有商户疑虑:\"若联盟卷钱跑路,我们找谁去?\"
为打消顾虑,林远推出\"三方共管\"方案:由朝廷指派的御史台官员、海运联盟推举的商户代表、漕帮德高望重的长老共同掌管保险银库,每笔支出需三方签字确认。同时,物流学堂开发出特制的账本,采用复式记账法,所有账目定期公示。
在条款制定上,林远召集律法专家、航海耆老和算术师反复研讨。他们将风险分为\"天灾人祸\"两类:风暴、海啸等不可抗力赔付八成,因船只检修疏漏导致的事故赔付减半;若确认是商户故意纵火骗保,则移交官府严惩。为避免争议,条款中详细列举了128种海损情形的界定标准,甚至规定了货物检验的流程和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