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京城,张居正立即上书奏明圣上。万历皇帝下旨:\"着令全国各府县,依此例建造新式粮仓。\"但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北方工匠对复杂的温湿度调节装置束手无策,林远便编写《粮仓建造百问》,详细图解每个步骤;南方官员抱怨造价过高,他则推出简化版设计,保留核心功能,降低成本。
胡文远虽失势,但他的残余势力仍在暗中破坏。在苏州,新建的粮仓突然发生\"自燃\",火势迅猛难以扑灭。林远带队调查,发现是有人在隔热层中塞入易燃物,并破坏了温度监控装置。他立即加强施工监管,在每个粮仓工地派驻天枢护卫队,同时研发出\"防火警报器\"——一旦检测到异常高温,便会触发铜铃示警。
随着新式粮仓在全国铺开,林远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边疆军粮储备需要更快的存取速度,而大型粮仓的复杂结构影响效率。他随即设计出\"模块化粮仓\",将仓库分割成独立的储物单元,每个单元都配备独立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既方便管理,又能实现快速调拨。
更具开创性的是,林远将驿站与粮仓功能融合。在交通要道的驿站旁建造中小型粮仓,形成\"驿仓一体\"的网络。这些粮仓不仅储存官粮,还为往来商队提供货物仓储服务,收取合理费用。此举既盘活了资源,又增加了财政收入。
一年后,当户部呈上最新的粮储报告时,全国粮食损耗率降至不足5%。更重要的是,新式粮仓在灾年发挥了巨大作用。河南大旱时,储备的粮食通过改良后的漕运与驿站系统,迅速运往灾区;东北战乱时,模块化粮仓内的军粮得以快速调拨,稳定了军心。
站在京城新建的\"天下粮仓\"总仓楼顶,林远望着鳞次栉比的仓库群,心中却并未放松。胡文远虽倒,但海外走私势力仍在觊觎这些战略储备;而随着仓储技术的革新,如何建立更完善的粮储监管体系,又成了新的挑战。远处,苏婉娘匆匆赶来,手中的密函预示着,一场围绕粮食安全的新较量,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