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六年春,草长莺飞,万物复苏。京城繁华依旧,但大明北疆却悄然酝酿着一场风暴。
清晨,锦衣卫衙门。简虞正在处理日常公务,突然一名信使急匆匆闯入,带来了一封来自北疆的密信。简虞迅速拆阅,眉头越皱越紧。
\"传令,立刻召集赵虎、张勇及各部负责人,一刻钟后议事厅集合。\"简虞沉声道,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很快,锦衣卫的核心成员齐聚议事厅。赵虎大步流星地最先赶到,虎目炯炯。张勇随后入内,一如既往的沉静冷峻。林剑、苏雨和王铮也相继就座,神情肃穆。
\"诸位,北疆出事了。\"简虞直奔主题,\"辽东将军周震昨日密报,鞑靼部近期异动频繁,疑有大规模集结迹象。更令人担忧的是,有证据表明,苍璧阁的人已潜入鞑靼部中,从中挑拨。\"
赵虎猛拍桌案:\"这帮宵小,屡败屡战!前有西域,后有北疆,真当我大明好欺负?\"
张勇沉思片刻:\"苍璧阁此前在江南和西域的计划都已受挫,转向北疆并不意外。但这次与以往不同,他们似乎不再直接行动,而是借鞑靼之手。\"
简虞赞许地点头:\"张兄说得对。自永乐年间开始,北疆局势一直相对稳定,鞑靼部虽屡有小规模骚扰,但从未大举南下。如今突然动作频繁,必有异常。\"
苏雨推了推眼镜,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闪烁着思考的光芒:\"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苍璧阁在江南的'天命工程'失败后,组织内部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主张暂时蛰伏,另一部分则坚持继续行动。这次鞑靼部的异动,可能是后一派的杰作。\"
\"不仅如此,\"王铮接过话题,\"北疆边境最近出现了大量可疑商队,表面上是做皮毛生意,实则暗中运送武器给鞑靼部。这些武器中,有不少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新式火器。\"
简虞眉头紧锁,这正是他最担心的情况。苍璧阁虽然在清风岛的\"天命工程\"被挫败,但显然他们已经掌握了部分新式火器的制造技术。如果这些武器流入鞑靼部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鞑靼部准备何时行动?\"林剑直奔关键。
简虞展开一张北疆地图:\"根据周将军的情报,鞑靼部各部落正在秘密集结,预计一个月内可能发动进攻。目标很可能是辽阳一带,那里是我军重要的粮草和军械存储地。\"
赵虎目光如炬:\"那还等什么?我们应立即出兵迎击!\"
张勇摇头:\"鞑靼人善于骑射,机动性强,正面交锋未必有利。更重要的是,我们尚不清楚苍璧阁的具体计划和那些新式武器的威力。冒然出兵,可能正中敌人下怀。\"
简虞沉思片刻,做出决定:\"我认为应该三管齐下。一方面派人秘密前往北疆,了解鞑靼部的真实动向和苍璧阁的计划;同时加强辽阳一带的防御,做好应对突袭的准备;最后,通过外交渠道,尝试离间鞑靼部内部不同派系,瓦解他们的联盟。\"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简虞继续分派任务:\"张勇,你带领苏雨和几名精通蒙古语的密探,以商队身份潜入鞑靼部,查明真相;赵虎,你率领林剑和一支锦衣卫精锐前往辽阳,协助周将军加强防务;王铮,你留在京城,负责与朝廷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众人领命而去,各自准备。简虞则留下来起草密奏,向朱棣报告北疆的紧急情况。
次日黎明,锦衣卫衙门外。两支队伍已经整装待发。张勇一行乔装成富商,装备简单低调,但个个身怀绝技;赵虎则率领二十名锦衣卫精锐,全副武装,威风凛凛。
简虞亲自送行,叮嘱赵虎:\"抵达辽阳后,先向周将军了解详情,切不可贸然行动。记住,你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和准备,不是主动出击。\"
赵虎拍着胸脯:\"大人放心,我记住了。不过,若那些鞑靼人敢来犯,我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简虞微微一笑,又转向张勇:\"你此行更为凶险,一定要小心行事。如有发现,立即派人汇报,不要冒险。\"
张勇点头:\"大人无需担忧,我自有分寸。\"
两支队伍分别启程,朝着北方进发。简虞目送他们远去,心中默默祝福。北疆之行凶险重重,但他对这两位得力助手充满信心。
回到衙门后,简虞立即入宫面见朱棣,详细汇报了北疆的情况和他已采取的措施。朱棣听完,面露忧色:\"苍璧阁勾结鞑靼,图谋不轨,实为大患。\"
简虞沉声道:\"陛下明鉴。微臣已派锦衣卫精锐前往北疆,协助防务并查明虚实。但恐怕仅凭锦衣卫之力难以应对大规模入侵,还请陛下考虑增兵北疆。\"
朱棣思索片刻:\"朕已命兵部调集五千精兵,三日内启程北上。你锦衣卫继续负责情报收集和先期防御。此事事关重大,一有消息,立即奏报。\"
简虞恭敬领命,退出宫门。北疆的威胁确实严峻,但有朝廷的全力支持,他们应对起来会更有底气。
接下来的日子里,简虞一刻不停地工作着,一方面协调京城与北疆之间的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朝中各种动向,防止有人趁机生事。王铮则协助他建立了一套快速传递情报的系统,确保北疆的消息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达京城。
十日后,第一份来自赵虎的密报送达。报告中提到,他们已安全抵达辽阳,见到了周将军。周将军确认,鞑靼部确实在集结,规模约两万人,装备精良,其中不少人配备了新式火器。更令人担忧的是,有证据表明,鞑靼部中有人在试验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型火炮,据说威力惊人。
\"又是苍璧阁的那种新式武器!\"简虞放下信函,心中一沉。虽然他们在清风岛缴获了一台半成品,但显然苍璧阁已经掌握了制造技术,并在北疆重启了计划。
三天后,张勇的第一份密报也到达了京城。情况比想象的更为复杂:鞑靼部内部分为两大势力,一派主张联合苍璧阁南下攻打大明,另一派则保持谨慎,认为此时对抗大明为时过早。苍璧阁派人潜入鞑靼部,不仅提供了新式武器,还承诺了丰厚的利益,试图说服所有部落一致对大明用兵。
简虞立即向朱棣汇报了这些发现。朱棣听后,当即决定再增派五千精兵北上,同时命令北疆各地加强戒备,严防鞑靼人突袭。他还特别嘱咐简虞:\"无论如何,一定要阻止那种新式大炮落入鞑靼人手中。\"
简虞领命返回衙门,刚推开大门,王铮便匆匆迎上来:\"大人,又有紧急密报从北疆传来!\"
简虞立刻拆开密函,只见上面写道:\"鞑靼部已与苍璧阁达成协议,计划十日后大举南下。其首领亲口宣称,将用新武器攻破辽阳城,直捣京城。张勇已潜入敌营,寻找那门大炮的下落。\"
情况紧急,容不得半点耽搁。简虞立刻给赵虎回信,要求他全力协助周将军防守辽阳,同时设法联络张勇,共同寻找并摧毁那门威力巨大的新式火炮。
同时,他也给张勇发去密信,提醒他注意安全,优先确认大炮位置,不要轻举妄动。如实在危险,应立即撤离。
处理完这些紧急事务后,简虞才发现自己已经一整天没有进食。他勉强扒了几口冷饭,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他深知北疆危机关系重大,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此时,距离鞑靼人南下的日子,只剩下短短九天。
而在遥远的北疆,赵虎和张勇各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辽阳城内,赵虎与周将军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强城防。城墙上增设了大量弓箭手和火炮,城门处设下了多重防线,城内储备了充足的粮草和水源。
\"周将军,您认为鞑靼人会从哪个方向进攻?\"赵虎站在城墙上,望向北方茫茫草原。
周震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面容坚毅,目光如鹰:\"鞑靼人善于骑射,往常多半是分散进攻,扰乱我军阵型后再集中突袭。但这次不同,他们有了那门新式大炮,很可能会集中兵力,直接攻打城门。\"
赵虎眉头紧锁:\"若真如此,我们必须想办法在他们架设大炮前将其摧毁。\"
\"正是此理。\"周震赞同道,\"我已派出几队斥候,四处搜寻鞑靼人的踪迹,希望能提前发现他们的动向。\"
就在两人交谈时,林剑匆匆赶来:\"大人,周将军,斥候回报,发现鞑靼大军距此约三十里,正在缓慢移动。队伍中确实有一种奇怪的大型车辆,可能就是运载那门大炮的。\"
赵虎双眼一亮:\"好!机会来了!\"他转向周震,\"将军,我有个主意。与其等他们来攻城,不如我带一队人马,趁夜色偷袭,直接摧毁那门大炮!\"
周震犹豫道:\"此计虽好,但风险太大。鞑靼人警惕性极高,夜间巡逻严密,恐怕难以接近。\"
林剑灵机一动:\"何不派一小队精锐,轻装简行,避开主要营地,直取大炮?以赵大人的身手,或可一击即走。\"
赵虎拍案而起:\"就这么办!我带五名锦衣卫,今晚潜出城去,直捣鞑靼大营!\"
周震见他决心已定,也不再劝阻,只是叮嘱道:\"一定要小心,量力而行。若遇强敌,立即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