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紫禁城内,乾清宫。
朱棣端坐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如铁。殿中群臣肃立,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简虞跪于殿中,身后是赵虎与张勇,三人皆着官服,神情庄重。
\"程鸿渐勾结海渊盟,意图劫持太子,所有证据确凿无疑?\"朱棣沉声问道,目光如炬。
简虞叩首:\"回陛下,罪证确凿。微臣搜出汉王与程鸿渐的密信往来,以及海渊盟提供的大量军械。程鸿渐已对罪行供认不讳。\"
殿中一片寂静。片刻后,太子朱高炽出列,向朱棣施礼:“父皇,此事关系重大,还请三思。程鸿渐虽有罪,但是否真与二弟有关,尚需详查。”
朱高炽面容和善,身材略胖,举止温文尔雅。作为储君,他处事稳重,说话滴水不漏。此刻为汉王说情,既显示了宽厚之心,也暗合了“兄友弟恭”的儒家理念。
简虞暗自观察朱高炽。这位未来的仁宗皇帝,在历史上以仁政闻名,却在位时间极短。如今亲眼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仁君,简虞不禁心生敬意。
此时,殿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内侍匆匆进殿,在朱棣耳边低语几句。朱棣面色骤变,怒喝一声:“宣汉王觐见!”
不多时,朱高煦大步入殿。他身材高大魁梧,面容刚毅,目光如电,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他向朱棣行礼,声音洪亮:“父皇召儿臣何事?”
朱棣冷冷道:“程鸿渐勾结海渊盟,意图劫持你皇兄,可有此事?”
朱高煦面色不变:“父皇明鉴,儿臣与程鸿渐虽有来往,但绝无谋逆之心。此人若犯下大罪,必与儿臣无关。”
“那这些密信如何解释?”朱棣挥手示意太监将证据呈上。
朱高煦接过信件,草草一览,随即冷笑:“父皇,这些信件皆是伪造!字迹虽像,但并非儿臣手笔。必有人欲陷害儿臣!”
他目光锐利地扫向简虞,“这位锦衣卫大人,似乎对儿臣颇有成见啊。”
简虞心中一凛,但面不改色:“微臣奉命查案,所得证据真伪,天日可表。若汉王殿下认为有误,可请陛下派人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