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舌战群儒(2 / 2)

“陛下,臣斗胆直言,” 林璃转身面向雍正帝,“女子受限,对国家发展百害而无一利。让女子接受教育,她们便能学习科学知识,为工业发展贡献力量;让女子参与政事,她们便能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为朝廷出谋划策。如此,我朝方能人才辈出,国富民强。”

“一派胡言!” 徐元梦暴跳如雷,“女子天性柔弱,心思狭隘,如何能与男子相提并论?让她们参政,只会扰乱朝纲!”

林璃冷笑一声:“大人这是偏见太深。女子天性并非柔弱,心思也并非狭隘。只是长期以来,她们缺乏机会,才被世人误解。若给予女子同等的教育和发展空间,她们未必会输给男子。”

“就拿此次科技改革来说,天工院中有不少女工匠、女学者,她们在机械制造、化学实验等领域表现出色。” 林璃抬手示意侍女呈上一摞案卷,指尖划过泛黄的宣纸,“工部存档的《水力纺织机改良案》,便是天工院女匠苏明霞耗时三载完成;金陵女子学院的周婉仪,在火药配比研究上取得的突破,让火器威力提升两成。还有江南的女商人,她们经营店铺、拓展商路,为朝廷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去年扬州盐商总商会中,女性商户贡献的税银占比达三成七。这些女子,哪一点比男子差?”

“林璃,你巧舌如簧,不过是强词夺理!” 鸿胪寺卿王大人甩动广袖,官帽上的玉簪随动作轻晃,“女子参政,违背天理人伦,必将引起天下大乱!三纲五常乃立国之本,牝鸡司晨自古为祸!”

“天下大乱?” 林璃忽而展颜轻笑,素色朝服在烛火下泛着微光,“敢问王大人,前朝武则天称帝之时,百姓可曾易子而食?贞观遗风下,四海晏然,万国来朝。再者,《礼记?礼运》有云‘选贤与能’,可曾限定性别?女子参政,究竟会乱了哪条天理,又违背了哪条人伦?是会让粮食减产,还是会让百姓流离失所?恰恰相反,女子参政,能为国家带来新的活力,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她跨步向前,靴底叩击青砖发出清响:“大人说女子参政会乱了朝纲,可我朝如今改革正处关键时期,正需要广纳贤才,不论男女。西北战事吃紧,军需器械供不应求,天工院的女工匠们日夜赶工,将火炮铸造周期缩短十日;江南商路堵塞,女商人们自发组建护卫队,开辟出三条新航道。若因性别而将优秀的女子拒之门外,这才是真正的乱了朝纲!”

林璃将手中的竹简重重拍在丹墀之上,震得满朝文武心头一颤。素白袖口滑落时,腕间青玉镯与竹简相撞,发出清越鸣响,恰似她掷地有声的辩驳:\"昔年武曌临朝,设殿试、开武举,方有开元盛世之基;孝庄太后垂帘,辅佐三代帝王,终成康乾之治。今我等不过求一方书院、半卷诗书,诸位大人却视如洪水猛兽,岂不可笑?\" 这番连珠妙语,如利刃出鞘,直刺保守派大臣们迂腐的要害。

朝堂上鸦雀无声,唯有檐角铜铃在夜风里发出细碎声响。老臣王大人的胡须抖个不停,颤巍巍举起象牙笏板:\"妇人干政,必乱朝纲!\" 话音未落,林璃已踏前半步,广袖扫过满地月光:\"若说干政,王大人府中老夫人掌管阖府三十余口生计,算不算是乱了王家纲常?\" 此语一出,殿内顿时响起压抑的抽气声,王大人面红耳赤,竟一时语塞。

雍正帝摩挲着龙椅扶手上的螭纹,鎏金烛台将他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他目光深邃地看着林璃,又扫视了一圈满朝文武,忽然轻笑出声:\"宁嘉这张利嘴,倒比朕的朱批还锋利三分。\" 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惊起梁间栖息的夜枭。皇帝抬手按住欲再进谏的大臣,龙袍上的金线蟒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新《女训》既然已颁布,便不可轻易废止。至于女子受教育、参政之事,可循序渐进,在实践中探索合适的道路。\"

听到雍正帝的话,林璃眼眶微热,重重叩首,额头触到冰凉的地砖,恍惚间竟泛起丝丝血意。她挺直脊背朗声道:\"谢陛下圣明!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继续推动女子教育和参政事业,为我朝发展贡献力量。\" 余光瞥见左侧老臣们的神色,张侍郎的山羊胡气得不住抖动,李御史攥着朝笏的指节发白,更有人连连摇头,将脸埋入宽大的袖中。

殿外更鼓沉沉,这场持续了三个时辰的朝堂激辩终于落下帷幕。随着太监尖细的 \"退朝 ——\" 声响起,林璃望着雍正帝渐行渐远的明黄龙袍,忽然觉得后颈一片濡湿。原来不知何时,冷汗早已浸透了中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