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盐政(2 / 2)

“卑职遵旨!” 李卫单膝跪地,高声说道,“卑职定当全力以赴,确保盐政改革顺利推行。”

然而,林璃深知,这项政策的推行,必将面临重重阻力。盐商们靠贩卖食盐谋取暴利,如今突然要他们用火器兑换盐引,无疑是动了他们的奶酪。而那些与八爷党残余勾结的盐枭和地方豪强,更是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他们必然会想方设法阻挠改革的推行。

为了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实施,林璃决定先在江南地区进行试点。她与李卫商议后,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首先,他们对江南地区的盐商进行了全面排查,筛选出那些信誉良好、没有私通八爷党残余嫌疑的盐商,作为试点对象。然后,他们向这些盐商发布了 “盐引兑换火器” 的政策,并详细解释了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江南盐商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盐商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聚集在李卫的巡抚衙门门口,抗议这项政策。

“李大人,这可使不得啊!” 一位年迈的盐商哭丧着脸说道,“我们世代以贩卖食盐为生,如今让我们用火器兑换盐引,这不是要断了我们的生路吗?”

“是啊,李大人!” 另一位盐商附和道,“火器这东西,我们从来没接触过,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而且,购买火器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让我们如何承受得起?”

李卫站在巡抚衙门门口,看着这些情绪激动的盐商,神色镇定。他高声说道:“诸位,且听我一言。此次盐政改革,乃是公主殿下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旨在整顿盐政,打击私盐贩卖,为朝廷增加税收,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诸位的利益。你们想想,如今私盐泛滥,市场混乱,你们的生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若不加以整治,恐怕用不了多久,你们都将无利可图。而‘盐引兑换火器’的政策,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兑换火器,你们可以武装自己的商队,打击私盐贩子,保护自己的货物安全。同时,朝廷也会给予你们一定的补贴,减轻你们的负担。”

听了李卫的话,一些盐商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这项政策的可行性。然而,仍有一些盐商心存疑虑,他们担心朝廷的补贴不够,无法弥补购买火器的损失。

就在这时,林璃亲自来到了江南。她召集了江南地区的主要盐商,在巡抚衙门内召开了一场会议。

“诸位,” 林璃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台下的盐商,缓缓说道,“我知道你们对‘盐引兑换火器’的政策有所疑虑。在此,我向大家保证,朝廷绝不会让你们吃亏。我们会根据火器的价格和市场情况,合理确定盐引的兑换比例,并给予你们足够的补贴。而且,一旦这项政策推行成功,盐政得到整顿,市场秩序恢复正常,你们的生意必将更加兴隆,所获得的利润也将远超现在。”

接着,林璃又详细介绍了火器在打击私盐贩卖中的作用,并展示了一些火器的威力。她还承诺,朝廷会派专人对盐商的商队进行火器使用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火器的操作方法。

在林璃手持户部公文,以三日三夜长谈晓以利弊,并承诺改革后盐商可获漕运优先权的筹码下,扬州盐商总会的檀木长案前,十二家总商终于在契约上按下朱红手印。暮色中的瘦西湖画舫里,此起彼伏的碰杯声与算盘珠子声交织,仿佛预示着这场关乎国本的盐政变革即将翻开新章。

然而当苏州府的盐引兑换处挂上 “奉旨改革” 的鎏金牌匾时,异变骤生。寒夜的阊门码头,十数艘黑帆商船悄然靠岸,船头高悬的 “江” 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 那是盘踞长江水道多年的江洋大盗 “混江龙” 的标志。为首的疤面汉子从怀里掏出八爷党旧部的玄铁令牌,狞笑着将火把掷向堆积如山的盐包,霎时冲天火光映亮了运河两岸。

与此同时,扬州城北门的市集突然炸开锅。几个头戴斗笠的汉子高举写有 “盐价暴涨” 的白纸,在人群中大声鼓噪:“朝廷拿盐引换废铁,分明是要饿死咱们百姓!” 被煽动的民众操起扁担石块,将新设的盐政衙门围得水泄不通。暗处的盐枭们则趁着混乱,将提前备好的硫磺粉洒向盐商存放火器的仓库,震天爆炸声中,新式火铳与改良火炮在烈焰中扭曲成废铁。

更令人心惊的是官道上的血色。苏州盐商沈万三的侄子押着满载火器的镖队行至无锡,突然从竹林中窜出百余名蒙面人。他们手持倭刀,箭如雨下,镖师们手中的火铳尚未装填完毕,便被砍下头颅。当沈府的人赶到时,只见满地狼藉,火器箱空空如也,镖旗上用血写着 “八爷党诛” 四个狰狞大字。

七昼夜光阴转瞬即逝,江南七府十二州却已陷入动荡漩涡。苏州知府的八百里加急奏折,如纷飞雪片般涌入京城。折上朱批 “盐政崩坏,匪患横行” 的墨迹未干,林璃便在夜色笼罩下,匆匆换上粗布短打,率领亲卫踏上平乱征途。

夜露悄然打湿林璃的粗布裙摆,她立于城郊高岗,目光紧锁远处冲天而起的火光。怀中的鎏金螭纹镇纸被她攥得生疼,这昔日彰显皇家威严的物件,此刻却成了她对抗危局的唯一倚靠。裹挟着硝烟的夜风呼啸而过,她忽而冷笑出声,那笑声仿若淬了冰刃:“八爷党,这盘棋,才刚落子。”

言罢,林璃利落地翻身上马,一声呼喝,亲卫紧随其后,朝着火光最炽处疾驰而去。身后,苏州城的轮廓逐渐被黑暗吞噬,而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风暴,正在暗处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