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灰烬坐标系(1 / 2)

马赛马拉草原,肯尼亚段铁路援建工地

林深的工装裤膝盖处沾着铁锈,那是今早焊接轨距挡板时崩上的。他蹲在路基旁,道尺横在掌心,青铜尺身的螺旋纹被旱季的阳光晒得发烫。这是他从基苏木旧仓库里翻出的老物件,尺尾刻着\"1903-1927\"——正是殖民时期修建东非铁路的年份。

\"林工!\"实习生阿凯从三十米外的取土坑跑过来,安全帽歪在脑后,\"那边草堆烧起来了!\"

林深抬头。西北方的枯草丛中腾起一缕青烟,火势正顺着风向蔓延。他抄起灭火器冲过去,却在五米外停住了脚步——火线不是随意的,它在地面勾勒出清晰的轨迹:

y=1.435x - 38

这是道尺尺身的刻度方程。林深的瞳孔骤缩。1.435米是标准轨距(1435mm),38是三年前基苏木塌方时,他在桥墩混凝土里检测出的骨粉含铁量(38%)。火舌舔舐着枯草,每烧过一丛,地面就会显露出一道浅沟,沟底的土壤泛着金属光泽——是被烧融的铁屑。

\"退后!\"他拽住阿凯的后领,\"这不是普通火灾。\"

火线在离他们十米处转折,沿着铁路设计的曲线继续延伸。林深这才发现,所有被烧过的区域,土壤里都埋着指甲盖大小的铁屑,表面还粘着凝固的树脂——和他在日内瓦档案馆见过的、道尺刻痕里的铁屑一模一样。

取土坑底部,下午三点

挖掘机铲斗掀开的瞬间,腐臭的风裹着灰烬涌出来。

林深的防毒面具起了雾。他用手电筒照向坑底,倒吸一口冷气——这里不是普通的取土区,是被挖开的万人坑。层层叠叠的白骨下,埋着锈迹斑斑的铁链、断裂的怀表、刻着部落图腾的木牌,最上面是一张泛黄的合影:二十个戴镣铐的黑人劳工,背后站着穿白西装的殖民工程师,胸前别着\"东非铁路公司\"的徽章。

\"1908年,马赛马拉段。\"林深的声音发颤。他记得师父陈墨说过,殖民铁路的每根枕木下都埋着一个\"标准魂\"——用奴隶骨粉混合混凝土浇筑,确保轨距永远精准。

火线突然烧到坑边。林深看着枯草在铁屑上燃烧,火星溅进坑内,落在一具骸骨的腰椎上。那截骨头突然发出蜂鸣,骨腔里滚出粒铁屑,在火光中折射出1435纳米的激光——和他在基苏木桥墩检测到的波长分毫不差。

黄昏,工地临时帐篷

阿凯颤抖着点开笔记本电脑。卫星地图上,马赛马拉段的铁路规划线被红笔圈出,所有标注\"标准轨距\"的位置都对应着历史上的屠杀遗址:1903年纳库鲁湖大屠杀、1919年基苏木奴隶起义、1952年毛毛运动镇压点……

\"林工,你看这个。\"阿凯调出一份1927年的英国殖民部档案,\"东非铁路公司的内部报告显示,他们用'生物固化技术'处理枕木基础——每公里铁路需要三百具青壮年劳工的骸骨,磨成骨粉掺进混凝土。\"

林深的手指停在档案照片上。那是一张实验室记录,表格里写着:\"骨粉含铁量38%,与道尺螺旋纹共振频率一致,可形成稳定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