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陷入沉思,降与战的意义至此才在他心中清晰起来。
此时,无人察觉窗外探子正悄然倾听,他刚到不久,未能听清先前对话,却听到了吕岩劝降的内容。
与此同时。
襄阳城外百六十里,阴云蔽日,压抑的营帐中,徐荣怀抱重型弩,疑惑地盯着军师贾诩。
\"军师,为何不让我的坚盾营直接强攻襄阳?\"徐荣不解,他的部队以坚固防御和迅猛突击闻名,自信能突破襄阳防线。
贾诩轻啜一口茶,含笑回应:\"徐将军,攻城岂能一味蛮干?人心才是最脆弱的壁垒。
\"
徐荣愈发困惑:\"黄忠已表明绝不投降,即便他儿子病危,都不愿接受我们的疗伤丹药,这样的人怎会背叛襄阳?\"
贾诩笑道:\"徐将军勇猛,却未必懂人心。
黄忠固然坚定,但这份坚定源于对刘表等人的信任。
只要动摇这份信任,襄阳必然分崩离析。
\"
徐荣挠了挠头:\"可依我看,刘表等人对黄忠十分信赖。
\"
贾诩轻敲扇柄,微笑道:\"确实如此,但你是否想过,为何黄忠的箭钉在我的马鞍而非我的额头?\"
徐荣震惊,回想此前的激战,黄忠箭术超群,每箭皆直击要害。
若他真欲取贾诩性命,一箭贯穿头颅并非难事。
“你是说黄忠有意放过了你?”
徐荣瞪大双眼。
贾诩轻笑一声:“不过是抛砖引玉,将军不妨仔细思索。”
徐荣深吸一口气:“军师有何打算?”
贾诩缓缓道:“我已派遣心腹潜入襄阳,他们将悄然散布关于黄忠与我方暗通款曲的流言。
黄忠的忠心定会遭受质疑,而我对他的亲近刘表绝非毫无保留。
届时,他为保自身及家人性命,必会选择与我们联手。”
徐荣神色微变:“但那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
贾诩摇头回应:“人心难测,一旦存疑,便会迅速蔓延,犹如烈焰燎原。”
徐荣目光中透出几分钦佩:“军师智谋非凡!”
贾诩淡然一笑:“不过读了些兵法而已,徐将军只需静候襄阳内部生变,待机而动,必能一举成功。”
徐荣拱手领命:“谨遵军师吩咐。”
营帐内复归寂静,未来或有诸多变故,但贾诩信心满满,坚信以人心为刃,襄阳终归囊中之物。
夜深人静,襄阳城内。
探子将黄忠与刘岩的谈话告知刘琮,刘琮震怒,决意调集大军围困黄忠,以防其献城降服贾诩,局势突生巨变。
夜幕笼罩,襄阳城月光皎洁,然而城中气氛却剑拔弩张。
刘琮得报,面色铁青,立于府邸正厅,眼底燃着怒火,一名黑衣探子跪于身前,禀报黄忠与刘岩的交谈内容。
“黄忠部下竟意图献城?”
刘琮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探子战栗道:“少主,您觉得黄忠的手下是否与贾诩有所勾结?若局势稍有不利,他们恐会商议降敌。”
刘琮拍案而起:“背信弃义!我一直信赖他,却不想他竟欲反叛于我!”
“大人,我们该如何应对?”
探子急问。
刘琮思索片刻后下令:“速传令全军集结,务必在我军未遭突袭前将黄忠控制住。
绝不能让他献襄阳予敌!”
“遵命!”
探子匆匆离去。
营帐内,贾诩端坐品茗,胸有成竹,唇边挂着一丝笑意。
此时,襄阳城内陷入一片 乱。
刘琮的旨意如狂风骤雨般弥漫全城。
士兵们慌忙集结,不明所以。
黄忠正与吕岩筹划城防,忽闻急报:“大事不好,刘琮派兵包围我们,说是防备我们投敌。”
黄忠面色大变,未料事态恶化至此:“刘表之子,竟轻信谣言?”
吕岩眉头紧锁:“黄将军,眼下如何是好?”
黄忠略作沉吟,道:“须先稳定军心,切莫再添混乱。
走,随我去见刘琮。”
刘岩应声离去。
城中,众将士将黄忠府邸围得水泄不通,却无人敢轻举妄动。
黄忠威名赫赫,刘琮亦不敢轻率对付。
黄忠缓步出府,至刘琮面前:“刘琮,何故围困于我?毫无缘由,究竟意欲何为?”
刘琮冷眼瞪向黄忠:“黄忠,你与敌暗通消息,欲献城降敌,还有何话可辩?”
黄忠面露寒霜:“仅凭无端猜测便对我动手,我一心为主,怎会行此不忠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