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一触即发(1 / 2)

高顺微微点头:“陷阵营已整装待命,但敌方狡诈,留一支精锐以防伏击为妥。”

李儒走向地图,摊开道:“我先前观察,此处有小村,或可在此藏匿部分兵力。”

\"孝父,你已令陷阵营精锐潜伏此村,待主公于官渡与敌决战时,若对方真有伏兵,便交由陷阵营处理。

\"

\"遵命!\"高顺目光微凝,虽有疑虑,却明白李儒从无轻率之策,问道:\"是否需告知主公?\"

李儒笑意淡然:\"你先派兵,我自会于明日禀明主公此事。

\"

高顺颔首离去,身影隐入夜幕。

李儒尚未从谋略中回神,帐外忽传风声急促。

一探子入内,躬身禀报:\"军师,探得确凿,敌轻骑已在北谷设伏,约五千之众。

\"

李儒眉心紧锁,忧思更甚。

他起身至地图前,指向北谷:\"此处距官渡不远,若敌执意出伏,我军退路堪忧。

\"

探子续言:\"另,敌军伏点非止一处,南径亦留其踪迹。

\"

李儒深吸一口气,局势愈发严峻。

敌既布伏北南,显然是欲围歼于此,两面夹击。

忽忆及高顺所述小村,所遣精锐恰为良策。

见敌伏布局周密,李儒决意增派兵力,确保全歼伏军。

翌晨,天未破晓,大营已喧嚣如沸。

刘煜,年轻主公,亦早至李儒帐前。

\"李儒,昨夜高顺与汝何议?\"语气透着疑惑。

李儒扼要陈明,提及小村部署。

刘煜点头肃然:\"吾亦感敌无意正面对决,汝等谋划,吾全力支持,须时刻警醒。

\"

李儒深知此主少年老成,虽资历尚浅,见识与胆魄远胜常人。

十余日间,敌我双方的动态成为战场关注的核心。

每至夜色降临,双方斥候便展开激烈交锋,力求探明对方虚实。

一日薄暮,高顺携众将步入李儒营帐,神情从容:“军师,探子查明,敌军布下三路伏兵,约五万人马,已准备妥当,只待决战时倾巢而出,陷阵营必可将其尽数剿灭。”

李儒颔首微笑:“孝父费心了,主公正候你二人前去,一同商议。”

二人即刻前往刘煜主帐,只见灯火通明,沙盘详列战局。

刘煜立于图前,见二人到,眉宇舒展:“孝父、军师,请近前。

朕欲与二位商讨此役之策。”

高顺趋步拱手:“主公有令,末将万死不辞。”

刘煜指向地图,沉声言:“敌军虽有伏兵三处,然其真正威胁在官渡,因其为敌军主力所在。”

李儒附和:“主公所见极是。

敌军敢于官渡静候,必因以为我军不知其伏兵之计。

今既知其布局,自当反制。”

高顺眼中寒光一闪:“我方不妨设伏以诱敌,使其伏兵齐出,再以主力击溃。”

刘煜略作沉吟:“如何实施?”

高顺答曰:“可散布谣言,称我军欲强 渡,制造激烈交战假象,引诱伏兵出击。

而后,陷阵营可从后方突袭,一举覆灭。”

李儒接话:“我军主力亦可回身夹击,全面摧毁敌伏兵。”

刘煜目光坚定:“好!即依此策而行。”

数日后,战火燃起。

刘煜依计假装大规模渡河,敌军果然如高顺所料,中计出动伏兵。

一切归于寂静,直到远处传来几声号角,敌军似潮水般涌出,直扑营地。

起初战况对我方有利,但随着双方交锋,局势渐趋胶着。

敌军得知高顺陷阵营威名,拼死攻击以限制其作用。

人数悬殊下,高顺负伤,血流不止。

但他早有防备,在关键时刻,老将亲自率陷阵营出击,与敌军展开激战。

咬紧牙关的高顺指挥陷阵营全力冲击,终突破敌军包围。

刘煜察觉不对,迅速派兵增援,与李儒、高顺联手,轻松包围敌伏兵。

此时,曹操和袁绍派来的三路伏兵全部困于一谷,堪称瓮中捉鳖。

曹洪作为伏兵主帅,身披银甲,骑马难以置信地看着刘煜:\"可恶,中计了!\"

曹洪百思不解,明明官渡那边厮杀声震天,自己也万分小心,为何仍被对方识破计策。

此次不仅未完成荀攸交付的任务,还损失五万兵力。

\"主公,来生再为您效命!\"曹洪望着身边残兵,苦笑一声后自刎。

高顺的陷阵营悄然出现在战场一侧,调动数千精锐,所向披靡。

而曹洪的伏兵正与刘煜部苦战,浑然不知后方已被包抄。

曹洪自尽后,其统领的伏兵顿时大乱。

刘煜纵马于前线指挥,敌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他深吸一口气,刀剑映出寒光,厉声呼喊:“兄弟们,随我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