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程昱交代完后,对探子嘱咐道:“继续侦察,随时回报。”
几乎每过一炷香,就有探子返回汇报。
自进入草原以来,汉军所到之处,牧民早已四散逃离,无人愿做刀下冤魂。
然而程昱并未分兵追赶这些牧民,他相信,待征服草原后,归化的牧民终将成为汉人的一部分。
此次汉军出塞,并无意过多杀戮。
只需击败鲜卑,便会在草原筑城,彻底占据这片土地。
时至第七日,“报,主帅,鲜卑十五万大军已至三百里外。”
探子前来禀报。
“三百里?”
程昱听罢,心中微动,随即下令:“速传令全军备战。”
“遵命。”
三百里距离虽不算远,却也并非近在咫尺。
步兵若全力疾行,最快需三日,每日行军百里。
大军行动,还需安营扎寨,耗费时间自是难免。
所以一天行程不宜过长,若急行军,大约可走八十至一百公里。
骑兵的速度无疑比步兵快。
通常情况下,骑兵一天行军约一百公里,相当于步兵两倍的距离。
急行军亦然。
但这仅适用于普通战马,刘煜麾下的骑兵坐骑非同一般,故不在其列。
以汉军速度计,正常行军可达二百公里。
急行军则另当别论。
无论何种行军状态,均需确保战马体力充沛。
一旦进入冲锋状态,速度将大幅提升。
此刻为上午巳时,即后世九点半左右。
三百里路程,双方各自行军一百五十里,不久即可相遇,预计下午两点前后便会交锋。
程昱一声令下,全军披挂整齐, 卑骑兵方向挺进。
程昱心存一念:欲速战速决草原之战,若有机缘,更愿参与中原逐鹿。
无人不渴望更多功勋。
军机处中唯他未封国公,此亦是他迫切之心的由来。
“主帅,鲜卑骑兵距我军三十里。”
探马疾驰回报。
三十里,在广袤草原上转瞬即至。
“传令,全军备战。”
程昱闻讯,对裴元绍下令。
“遵命。”
号令一下,一万骑兵迅速整装待发,紧握手中的武器。
只待鲜卑骑兵靠近,便可展开厮杀。
自古汉族尚武,尤以军功爵制激励甚深。
哪怕普通家庭仅获最低士爵,亦能惠及三代。
毕竟,少士每月可得三百文,相当于后世数百元,实际购买力更强。
后世零五年以前,普通人的月薪大约为八百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爵位津贴是终身发放的。
除了津贴,还享有免税待遇,甚至在官府申请租田时也会优先考虑。
而成为士爵中的少士,只需达成一项条件:取人性命。
仅需一人头,即可晋升士爵。
若斩杀五人,则可成为大士,每月获两枚硬币,还能按级递减承袭爵位。
因此,汉军将士个个斗志昂扬。
他们不惧怕战争,只担忧无仗可打,毕竟战争是普通人跃升阶层的捷径。
刘煜的目标只是削弱世家的势力,而非彻底消除阶层差异。
阶层的存在如同人一样,无法根除,所以他从未试图消灭它。
更重要的是,刘煜本身也是阶层的一部分,若要消灭阶层,岂不是连他自己也要被消灭?
他只需为底层民众开辟一条向上攀升的通道,确保阶层间的流动性,避免其固化成一潭死水,维持活力便已足够。
……
一个时辰过去,双方已清晰可见。
尤其对汉军而言,十五万鲜卑大军宛如铺天盖地而来。
人数一旦过万,便浩瀚无垠,更遑论十五万之众,何等震撼。
一名骑兵占地约十平方米,普通战马长三至四米,若换作良马,占地更多。
加上骑兵之间的间隔,单名骑兵至少占十平方米。
十五万骑兵的总面积达一百五十万平方米。
这是怎样的概念?
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故宫还多,而这还是按最小面积计算。
试想,一个面积两到三个故宫大小、能移动的庞然大物迎面扑来,其冲击力不言而喻。
相较之下,汉军的一万骑兵在视觉上显然逊色许多。
“全军听令,冲锋!”
程昱一声怒吼,文人出身的他此刻展现出武将般的果敢,亲率大军直冲鲜卑十五万铁骑之中。
裴元绍亦紧随其后。
汉军骑兵势不可挡,直闯敌阵。
两军交锋,强弱立判。
若从高空俯瞰,可见汉军骑兵如利矛般插入敌阵,鲜卑十五万大军瞬间溃散,被分割撕裂。
鲜卑骑兵起初尚存侥幸之心,以为己方人数占优可与汉军抗衡。
岂料战事展开,双方速度皆因密集战斗而减缓。
汉军骑兵手持长槊,刺、劈、砍、挑无不致命,每招必伤敌。
而鲜卑骑兵则陷入困境。
他们的兵器比汉军长槊短出一米有余,这一差距犹如天堑,使他们难以反击。
仅凭这一点,汉军便可攻守自如。
因此,鲜卑骑兵只能集结多人围攻,试图扰乱汉军节奏以寻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