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8 章:寰瀛富庶(回历 693 年春?扬州漕运码头)
漕船首尾相接的樯桅如林,萧虎的官船劈开运河春水,船头铜制的双虎纹与水面倒影形成完整圆纹。耶律铸捧着新绘的《漕运粮册》跪在甲板,黄册边缘的磁石镇纸吸住被风掀起的纸页:\"大人,扬州盐商已按新例将三成盐引折换漕粮,今年南粮北运可增二十万石。\"
船舷外,江南棉农正将新收的棉花装上商盟货船,雪白的棉絮与蒙古商人运来的皮毛在码头交织成锦。萧虎望着两岸新修的水利堤坝,石缝间嵌着的磁石条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 那是他三年前推行的 \"磁石固堤法\",能让堤坝抵御洪水冲击。\"去通知张万贯,\" 他对身旁的商盟会长陈德昌说,\"盐引折粮可再减一成,但需用淮盐换漠北的铁矿。\"
枢密院的屯田图上,磁石标记的屯田区已遍布大元版图。萧虎用狼毫圈点卫辉路的屯田所,笔尖在 \"磁石犁推广\" 条目下画圈:\"去年漠北弘吉剌部用磁石犁,牧草产量增三成。\" 他对前来汇报的屯田使赵元说,\"今年要让汉地的稻种与蒙古的苜蓿轮作,汉地的耕牛与蒙古的战马共厩 —— 此乃 ' 农牧相资 ' 之法。\"
江南的棉田边,黄道婆改良的三锭纺车正在演示。萧虎亲自转动纺轮,棉线如银练般抽出:\"告诉百姓,每多纺十斤棉,可免半斗税粮。\" 他命人将纺车图样刻成雕版,随商盟船队运往漠北,\"蒙古牧民的羊毛也能用此纺车,汉地的棉与草原的毛,当在纺轮上合为一股线。\"
最精妙的布局在户籍。萧虎推行 \"农桑户籍制\",将汉地农户与蒙古牧户编为 \"互市甲\",规定 \"农户每年需向牧户提供十石粟米,牧户则供五张兽皮\"。当弘吉剌部的牧民牵着羊群来到汉地集镇,当汉地农夫赶着牛车进入草原,萧虎知道,经济的磁石已将农牧两区紧紧吸附。
景德镇的御窑厂里,萧虎掀起窑门的瞬间,千件青花瓷在窑火中呈现出 \"蒙汉杂居\" 的图景。窑主陈德昌捧着刚出窑的瓷盘,盘心的双虎纹与边缘的狼头纹和谐共存:\"大人,波斯商人愿用十车琉璃换这窑瓷器。\"
他指着窑厂新修的磁石坊:\"用磁石粉调釉,能让青花发色更艳。\" 萧虎命人将磁石矿的开采权分给汉地工匠与蒙古矿奴,\"漠北的磁石与汉地的窑火,当共铸大元的辉煌。\" 当波斯使者看到瓷器底部用蒙汉双语刻着 \"大元寰瀛\",终于明白为何大元的瓷器能垄断欧亚市场。
大都的织染局内,畏兀儿织工正在改良汉地锦缎。萧虎抚摸着新织的 \"纳石失\" 金锦,金线中混着蒙古马尾:\"此锦当贡给大汗,让草原的豪迈与汉地的精细,同现于龙袍之上。\" 他设立 \"百工提举司\",将蒙汉工匠按技艺分组,\"今后兵器由蒙古工匠锻打,甲胄交汉地缝制 —— 如此,方见大元气象。\"
泉州港的市舶司前,萧虎亲自查验阿拉伯商船的货单。当看到船上的乳香、没药,他对市舶司提举说:\"按新例,番商可持 ' 双虎互市牌 ' 免三成关税,但需带汉地的磁石罗盘。\" 他指向码头新修的磁石灯塔,\"此塔能为商船导航,亦能让番商知道,大元的商路,由双虎守护。\"
大都的羊角市上,蒙汉商人正在用交钞交易。萧虎接过商人递来的纸币,对着阳光查看磁石暗纹:\"交钞以盐引为准备金,每贯可兑盐两斤。\" 他命人在钱局设立 \"磁石验钞台\",\"凡伪钞,磁石自会吸附 —— 让百姓知道,大元的钱,比金子更可靠。\"
商盟的驼队正穿越漠北,萧虎特意让驼铃改用磁石铸造:\"驼铃响处,便是商路所及。\" 当漠北牧民听到熟悉的磁石铃声,便知汉地的盐铁已至,而汉地百姓听到这铃声,便知草原的皮毛已到 —— 这铃声,成了大元经济繁荣的乐章。
大都的城郭扩建工程正在进行,萧虎亲自规划街道布局。\"皇城居中,商市四布,\" 他指着图纸上的 \"十字街\",\"让蒙古的斡耳朵式布局与汉地的里坊制结合,此乃 ' 因俗而治 ' 在城建上的体现。\" 当新城门落成,门额上蒙汉双语的 \"健德门\" 在阳光下闪耀,大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都城。